國際能源網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自為戰的油氣管網現狀即將打破。國家能源局正在就加強開放監管,油氣管道向第三方市場主體放開的新政策—《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行業各方意見,該辦法有望于2014年1月1日起實行。
11月4日,記者從行業內部人士處獲悉,未來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在油氣管網設施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應與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協商開放相關事宜,提供輸送、儲存服務。對于有爭議的開放項目,可提請相應能源局監管機構審核,監管機構根據審核情況出具監管意見。
業內專家分析,此舉將在一定程度打破國內油氣管道資產的壟斷局面,特別是占有國內管道資產70%的中石油。但由于短期內油氣管網建設的現實原因,油氣管網資產暫時不會從“三桶油”分拆,建立獨立的管道公司。
據上述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在有剩余能力情況下,油氣管網運營企業應按次序公平開放使用油氣管網設施,先后次序為現有輸送(儲存)合同用戶,國家政策規定的優先類、鼓勵類用戶,申請、簽訂輸送(儲存)在先的新增用戶。從而無歧視地對第三方開放管道設施,并與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協商開放相關事宜,提供輸送、儲存服務。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如果管網沒有富裕的輸送能力是無法向第三方開放的。當然,有富裕能力不讓第三方進入就是違背相關政策,這為一些大生產規模的項目進入管網提供了可能性,起到了打破現有壟斷的作用。
董秀成稱,目前各家企業控制自建的管網,企業之間只能自行協商進入,就算對方不同意也不會違背政策,這樣一來就出現企業開采的天然氣不能進入另一家企業管網。能源局加大開放的監管很有必要性。
分拆油氣管網資產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中石油內部人士曾表示,目前管網鋪設還未完善,分拆的時機還未成熟,而且中石油已經將部分管網業務置入在港上市公司昆侖能源,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分拆和獨立性。
董秀成認為,管道分拆是一個老話題。分拆并不是指中石油一家,也包括中石化、中海油所建管網,都要分拆出來建立新的管網公司。這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從短期現實來看,分拆的可能性并不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