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網訊:事故發生后,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選擇用埋在地下、看不見、摸不著的管道進行輸油呢?目前浙江市場上,成品油的運輸,管道到底占了多少比重?這些埋在地下的管道,日常如何保障其安全?
數據顯示,最近十年,隨著浙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省成品油市場需求旺盛,成品油需求每年增幅均在5%以上;2011年全省成品油社會消費總量約1700萬噸,其中水運占37%、管道占35%、鐵路占28%.
據介紹,長期以來,成品油仍主要靠水路、鐵路和公路運輸,由于受氣候等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市場保供壓力越來越大,特別在諸如臺風惡劣氣候、春運等特殊時期成品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公開資料也顯示,相比公路鐵路運輸,管道輸油具有投資少、占地少、運量大、運輸成本低且環保安全等優點,是目前世界上油品長距離運輸最先進的方式。由于管道運輸采用的是密閉運輸方式,運輸過程中幾乎沒有損耗,可以實現全天候自動化穩定連續運輸。
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管道辦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分析指出,管道運輸的損耗最低,通常水路的損耗在3‰~5‰,公路5‰,鐵路3‰,而管道運輸只有萬分之四,使用管輸的方式將大大減少對自然環境污染的可能,有利于環境和生態保護。管道運輸的事故發生率是鐵路的50%、公路的30%、水路的20%。
那么,如何保障這些輸油管道的安全呢?據介紹,在這方面有不少措施:通過對于設計、采購和施工等各環節進行嚴格資質、標準等依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核查,對于施工焊接、防腐等各方面確保質量合格;管道沿線三樁標志明顯,強化日常管理與巡查工作開展;建立專門的巡線隊伍,每天對全線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理解決;與地方公安、消防和安全部門通力合作,建立管道保護“當地政府、公安、管道企業”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做好管道沿線居民的科普、保護和法律宣傳工作;在管道建設和運行等階段設置完善的應急預案演練和處置機制,最大限度保證管道和沿線民眾的安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