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青島輸油管道爆燃事故截至昨日已造成52人死亡、11人失蹤。在事故原因逐漸清晰的同時,有一個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從漏油到爆燃的7個小時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中石化集團的一位管理層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次事故是由于中石化輸油管道中有原油泄漏,并進入了當地街道下的排水暗渠所致。
“從中石化發現漏油到爆燃事故(發生)的7小時中,當地居民并沒有進行疏散。”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的一位管理層人士說,這應該引起各方重視。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下午抵達青島,看望爆燃事故傷員。習近平指出,要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做到“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采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暗查暗訪,特別是要深查地下油氣管網這樣的隱蔽致災隱患。
從漏油到爆燃的7小時
22日凌晨3時,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街交會處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輸油管線破裂,原油泄漏。
人們沒有想到,7個小時后竟會導致一場特大事故的發生。
據報道,燒烤攤主張慶祥22日凌晨3點收攤時,看到4輛閃著黃燈的車輛停在了齋堂島路,工作人員的工服上寫著“中國石化”。
據援引事故幸存者、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濰坊輸油處副處長邢玉慶的話稱,他在22日早晨5點20分左右接到運銷調度科科長的電話,說青島黃島區有原油泄漏,相關科室已經趕往現場,青島輸油站站長在指揮。隨后他又接到上級指示,讓他盡快趕到青島漏油現場支援搶險。
與此同時,事故現場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感到異樣。比如有環衛工人發現掃帚頭被染成了黑色,而且能聞到一種“有點像柴油”的氣味;6點多時,警戒線拉起,封閉了近600米的范圍,許多上班的員工不得不繞行。
報道稱,益和電氣的工人孫亮沒有選擇繞行上班,而是直接從警戒線里穿行。在短短100米的路程中,他看到路邊一些下水口里好像往外溢出石油,黑糊糊的,沿著兩側往海邊的方向淌。
此時,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街的交會口附近,已經聚集了很多工程車輛,還有2輛消防車,一臺小型的挖掘機也剛剛到場。
8點半前后,邢玉慶趕到漏油現場看到,有十幾個施工人員,一旁公路上還有社會車輛往來穿行。當時,漏油點路面已經挖開了一個近3米長、2米寬、2米深的作業坑,路面上的油污已基本清理干凈。
邢玉慶表示,有一個4人的搶修隊在現場,還有管道科三四個人,青島站站長和管道工都在,還有一些公司內部的消防員。后來他得知,現場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員21人。在接到安全科長電話后,他立即趕往海邊參加處置溢油。到海邊時大約是8點40分,包括安監、環保、海事和市政的地方相關部門人員也陸續前來。
邢玉慶10點10分趕回漏油點查看情況。當時現場基本沒有作業,因為這個點的漏油處置已基本結束。此后他又返回海邊繼續處置溢油,一邊打電話一邊離開了漏油點。他表示,當時看到結束作業的工友們都站在一旁,后來知道他們所站位置正處在發生爆炸的暗渠頂上,這些人大部分他再也沒有見到。
10點20分左右,邢玉慶站在海邊,突然聽見兩聲爆炸,前后間隔幾秒鐘。最終,在中石化21名施工人員中,除邢玉慶站位較遠外,9人遇難、8人失蹤、3人受傷。
就在爆燃發生時,孫世仁正和6個工友在麗東化工廠一間辦公室等著結算工錢。
“10點多我們進廠,大概半小時后,眼前猛地炸起來!”孫世仁形容爆炸“一條線似的”延伸,辦公室的屋頂被掀開,他和工友被氣浪掀倒在地。“‘砰砰砰’跟放大炮似的,爆炸后到處都是煙,我們被埋在土里,我昏倒了。”
幾分鐘后孫世仁自己“刨”了出來,其他兩名工友也勉強站了起來,誰也顧不上多想,3個人相互攙扶著逃了出去。
“場景就像災難片一樣。”一名開車路過事發現場的司機說,“街上大大小小的裂縫很多,最長的估計有1.5公里。”
青島的一位市民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直到發生原油爆燃之后,她才知道此事。
這位女士的家,離泄漏原油入海爆燃處及路面爆燃處的距離,都只有三四百米。目前她已不在自己家中,住到了其丈夫的姐姐家。
她告訴記者,爆燃之前,青島方面和中石化方面,都沒有知會當地居民,更沒有采取疏散措施。
中石化:禍起下水道爆炸
據新聞聯播報道,24日下午,習近平抵達青島看望事故傷員。習近平表示,對這次事故要抓緊調查處理,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招商引資上項目要嚴把安全生產關,加大安全生產指標考核權重,實行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一票否決。
對于事故原因,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昨日表示,爆炸事故發生在排水暗渠,而非輸油管道,管道建于27年前,當時城市建設和現在不同,不存在瞞報情況。
他說:“那個管網沒有爆炸,那個鋼管、原油沒有給它壓力,它怎么會爆炸?是我們的油氣泄漏,泄漏到排水暗渠里面,就流了12分鐘,然后它就關上了,之后組織人員搶修、報警,這些都正常進行,到了(22日)10點30分左右,市政排水暗渠發生爆燃。”
中石化集團的一位管理層人士也對本報表示,這次爆炸事故是由于中石化輸油管道中有原油泄漏,并進入了當地街道下的排水暗渠所致。
事實上,如果爆燃事故發生的原因是輸油管道泄漏至下水道后導致下水道爆炸,那么很可能是因為下水道內累積易燃易爆氣體達到一定濃度后遇火發生爆炸。
前述中石化管理層人士表示,在事故發生前,中石化很快對漏油問題做了處理,但未能料想到可能出現的爆燃事故。前述幸存者邢玉慶也表示,從坑里上來后他“一邊打電話一邊離開了漏油點”,當時看到結束作業的工友們都站在一旁,后來知道他們所站位置正處在發生爆炸的暗渠頂上。他的說法表明,在漏油事件發生后,當時中石化的施工人員都覺得不會出事,并未想到此后會發生爆燃。
各方聚焦事故應急措施
輸油管道原油泄漏這一現象,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儲運工程系主任羅小明看來并不難理解。他對記者表示,這次出現漏油事故的為中石化東黃復線,該線建于1986年。
“如果按照當時的技術看,管道質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條石油管道有20多年的運營期,難免會產生裂紋。這種裂紋的產生有各種原因:如土壤、周邊環境及溫度、二氧化碳、硫化氫等等,都會導致油氣管道受腐蝕并出現裂紋,并導致最終的原油泄漏。”他說。
羅小明表示,由于該管道的建設運營時間較長,再加上管道之上又是一些居民樓,企業在維修和保養管道時存在相應的難度。據他了解,管道建設應早于當地居民樓的建設。
“從中石化發現漏油到爆燃事故(發生)的7小時中,當地居民并沒有進行疏散。”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的一位管理層人士說,這也應該引起各方重視。
一位曾在中石化下屬油田工作的張姓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事故再次提醒人們,地方各級部門(如安監、市政等)對公眾危機事件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彼此應及時意識到事態的危險性。而石油企業在處理事故時,也應快速分析潛在的其他事故可能性,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副總工程師、安全副總監李法新也曾表示,所有事故事件都要及時報告、分析和處理,“按照事故的‘冰山理論’,事故只是冰山一角,事故背后依然有大量隱患。”
事實上,中石化集團2011年4月曾發布了《中國石化應急管理規定》,其中也提及,當發生(中石化)直屬企業級等突發事件時,各單位應在1小時內向中石化辦公廳總值班室、安全環保局和其他分管部門報告,并隨時報送最新進展情況。
信息報告的內容包括突發事件發生時間、單位、地點、事件類型、造成的后果、初步原因分析、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目前采取的解決措施以及是否需要增援等。特別緊急的情況下,可先電話報告,再迅速補報書面材料。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要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險,防止事件擴大。而一旦事態超出本級應急能力,且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應立即向上一級機關請求實施高級別的應急救援。
而在今年6月27日,中石化舉行了長輸原油管道泄漏應急預案綜合演練及第二(山東)聯防區消防綜合應急演練;另一方面,中石化集團還在今年10月份舉行過一場全國性的安全大檢查。
但這些都未能阻止11月22日那場悲劇的發生。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