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大唐集團計劃借道中石油,向北京供應其內蒙古工廠生產的天然氣——這是最節省資源的方法,只需要從工廠出發修建一小段管網,與中石油管網聯通就可以。
中石油的管道直通北京。事實上它掌握著中國70%的原油管道和90%的天然氣管道。但是中石油和北京簽有排他性供氣協議。兩家央企的談判最終無果,大唐沒有別的選擇。12月15日,這家公司的管道將打通北京,成為這座城市的又一個天然氣供應商。
大唐的故事并非孤案。它面對的是一張封閉的巨網。中石油之外,中石化、中海油也是這張網的大玩家。被這張網困住的不僅有大唐這樣的央企,更多的民營油企和燃氣公司更處劣勢。
現在,決策部門決意“破網”。據悉,一份旨在公平開放管網的方案正在征求意見,下一步的動議則是管道獨立。接近發改委的人士透露,大方向已基本確定,即借鑒歐美經驗,獨立于石油公司之外,單獨成立國家管道公司或油氣管網公司,作為獨立法人運營。
然而,博弈仍在繼續。
壟斷開始破冰
如果事情發生在一年后的今天,也許大唐故事會有新的轉機。如果一切順利,油氣管網公平放開的監管辦法,將從明年起實施。
這是漫長博弈后的第一次破冰。
一位發改委顧問專家稱,每次涉及到出臺石油法律法規的時候,發改委都會召集專家組討論,只要涉及理順天然氣價格、管道獨立,便成為討論焦點。
2010年,發改委曾討論將中石油管道拆分獨立,但因為中石油反對不了了之。
“風向”從今年下半年扭轉。
8月以來,中石油爆發腐敗窩案,原國資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以及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王永春、原副總經理李華林等高管相繼落馬。
9月份,發改委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開會,討論油氣管網獨立的可能性?!按藭r來自中石油的代表明顯沒有以前那么強勢?!苯咏l改委的人士說。
今年10月17日和24日,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兩次與國家能源局、商務部就有關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放開等問題進行座談。石油業商會代表著我國眾多的民營石油企業。
石油業商會有關人士稱,在17日的座談會上,關于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領域的多數訴求均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的回應,但對是否放開油氣管網運營,參會官員僅表示:“這不是能源局一個部門能夠決定的事情,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10月底,《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悄然下發征求意見。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大唐集團、中國石化(4.78, -0.02, -0.42%)聯合會、華潤燃氣、中華煤氣、中國燃氣、新奧能源等都拿到了這份文件。
監管辦法擬議的實施日期是2014年1月1日,由能源局負責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的監管相關工作。這份意見稿的核心內容是,作為油氣管網運營企業的“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應按照一定排序無歧視對第三方開放管道設施。
意見稿提出,上下游用戶可以合理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開放申請,后者需在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同意接入的答復意見,不同意則要說明理由。
“談開放、談拆分已經很多次了,都沒有結果。像這樣下發文件廣泛征求意見,實屬第一次?!敝惺蛢炔咳耸空f。
某燃氣公司高管稱,民營燃氣企業被納入征求意見范圍,讓業界看到了主管部門公平開放油氣管網的決心。不過,參與過意見稿討論的石油專家稱,監管辦法并不是完全“無歧視”,而是以一定排序的“無歧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仍然能夠優先使用。
由于受油源和氣源限制,下游外資和民營公司一直對參與到管道的中上游十分感興趣。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氣公司高管稱,對民營燃氣公司而言,考慮較多的是以后能不能參與進去。
盡管征求意見稿提出油氣管網要公平開放,但油氣管網的運營權依舊把握在“三桶油”手中,其他企業很難具有話語權。港華燃氣高級副總裁楊松坤說:“港華的專長是做下游,但如果有機會參與到中上游去,還是會很有興趣的。但這要看下一步(政策)怎么走?!?/p>
獨立方案待定
楊松坤等待的“下一步”,或將是油氣管網從石油公司中分拆獨立出來,徹底打破壟斷局面。
一位能源局官員告訴經濟觀察報,油氣管網的放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管網設施對社會資源放開;二是放開管網運營。“管網資源放開意見稿中已提出,但讓民營資本參與管道的運營則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p>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383”改革方案中提出,“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并建立對油氣管網的政府監管制度”。
“383方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核心內容包括“三位一體改革思路、八個重點改革領域、三個關聯性改革組合”。
據悉,有關管道分拆獨立的方案尚在討論中,未形成最終議案。不過接近發改委的人士稱,大方向基本確定,即借鑒歐美經驗,在石油公司之外成立國家管道公司,作為獨立法人運營。
對于管道分拆,還曾有過相對保守的“過渡”方案,即在管道獨立的時候不涉及產權更迭,管道板塊業務依舊保留在中石油內,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平準入機制?!熬拖褡疖囈粯?,只要買票了,誰都可以上車?!币晃话l改委顧問專家稱。
中石油人士稱,可能的方式是采取項目制的方式。譬如,西氣東輸一、二、三線各成立一個項目公司來運營管理。另外一種可能的方式是按地區運營。譬如,在國家管道公司下面成立各個省市公司來管理運營。
“但兩種方式都有弊端。按地區運營,各省市容易扯皮,每個省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氣,于是可能上報比實際需求更多的氣?!苯咏l改委人士說。
不過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的能源局官員表示,管道獨立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接近發改委的人士也稱,目前正處于用氣高峰期,為了不影響天然氣供應,決策部門短期內不會將管道獨立提上討論議程。
大唐的無奈和中石油獨大
大唐內蒙古項目就是在這樣的爭論和博弈背景下推進的。雖然身為央企,而對封閉的管網,大唐依然無能為力。
大唐集團內部人士稱,內蒙古克什克騰旗(以下簡稱“克旗”)天然氣項目早在一年前就已具備投產條件,但由于北京段管道最后100多公里被中石油把控,導致供氣拖延至今。
該項目2009年8月獲批并動工。與之配套的,還有一條從克旗至北京的輸氣管道。
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總投資為257億元,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大唐集團及天津津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占股分別為51%、34%、10%、5%。
項目總體規劃是年產40億立方米,原計劃于2011年具備13.3億立方米的年產氣能力,2012年能夠達到26.6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到2013年全部達產。
配套的輸送管線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省承德至北京密云,全程359公里,最后并入北京燃氣管網。
盡管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7月順利生產出天然氣,但此后的一年多則一直在等待著輸氣管道的貫通,生產裝置也不得不暫停。
大唐內部人士透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在于輸氣管道的最后100多公里由中石油修建,后者一直不愿打通管網。
中石油供應著北京超過98%的燃氣,大部分產自中石油長慶油田,通過陜京一、二、三線等輸氣管道輸送至北京,賣給北京燃氣集團,由后者分銷到戶。
據悉,在該煤制氣項目立項初期,大唐曾與中石油溝通,希望通過后者的管網輸氣?!白詈唵蔚姆椒ň褪菑目似煨抟恍《喂芫W跟中石油的管網連起來,然后統一供應北京,這是最節省資源的辦法?!贝筇苾炔咳耸空f。
但雙方在氣價上未能達成一致。按照現行的機制,大唐克旗煤制氣進入中石油管網的價格,由雙方協商而定。但中石油掌握著油氣管網的運營權,大唐沒有多少話語權。
經過核算后,大唐及其他股東決定自建一條輸氣管道從克旗修至北京。
上述人士稱,由于該項目的二股東是北京燃氣集團,若自建管道,相當于打通了上下游,便不必受制于中石油了,也能成為北京第二個氣源點。
但大唐未能如愿。中石油與北京市簽訂了排他性供氣協議。
此外,輸氣管道進入北京的最后100多公里也被中石油“搶”了過去,改由中石油管道公司負責修建。大唐內部人士說,“這直接掐住了我們的脖子?!?/p>
在對待大唐煤制氣進京問題上,中石油堅持統購統銷,即大唐通過輸氣管道把氣輸送至承德和密云的邊界,把氣賣給中石油,再由中石油出售給北京燃氣集團。
如今,該項目的輸氣管道將于12月15日正式貫通,并將正式投產向北京供氣。按照計劃,到2014年底,該項目的二期、三期也將投產。
據悉,大唐與中石油簽訂的克旗煤制氣供氣價格在2.8元/立方米左右。大堂內部人士說,“這個價格只能保證我們不虧錢,比預期的每立方米少掙了一毛錢。如果以后項目全部達產,每年將少掙3~4億元?!?/p>
中國的油氣管網包括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成品油(汽、柴油)管道,下游還存在著大量的城市燃氣管網,由各大城市燃氣公司運營。
1998年,中國石化行業進行了大規模重組,成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國內的大部分管道資產被劃歸中石油內。此后,中石油成為油氣管網的主要建造者和運營者,先后建設了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工程以及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天然氣管道等,國內油氣管網的壟斷隨之形成。
目前,中國的油氣管網以“三桶油”為主,中石油一家獨大。它們既是油氣管網的建設者,又是使用者和運營者。
2013年,中國的油氣管道總里程將達到10.6萬公里。其中,中石油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依靠西氣東輸三條輸氣管線工程,中石油不僅控制著下游城市燃氣公司的供氣,還影響著沿途各省市以天然氣為主要燃料的工業企業的命運。
2008年,中石油成立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進軍城市燃氣領域。5年時間,昆侖燃氣的業務覆蓋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100座城市,供氣能力達到50億立方米。達到同等規模的覆蓋面,新奧燃氣(現改為新奧能源;2688.HK)花了21年,中華煤氣(0003.HK)用了19年,中國燃氣(0384.HK)用了11年。
新奧能源是一家總部位于廊坊的民營燃氣公司,鋪設管網超過1.5萬公里;中華燃氣則是香港最大的燃氣供應商,它通過子公司港華燃氣運營大陸的燃氣業務;中國燃氣的主要股東則包括北京控股、英國富地石油、韓國SK、中石化。
昆侖燃氣的最大籌碼是來自母公司的充足氣源供應。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氣公司高管稱:“中國的管網大部分被中石油壟斷,氣價說漲就漲,燃氣公司一般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終端用戶價格則由國家定價,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價格倒掛情況,為了保供不得不虧本供應。”
新壟斷隱憂
中石化內部專家說:“中石化希望打破中石油管網獨大的局面,但它也不愿意自己的管道被拆出去。最愿意看到的是只拆分中石油。”
中石化內部有一種看法,除了上游油田的勘探開發業務外,位于徐州的管道儲運公司的掙錢能力位居中石化第二。
中石化天然氣管線主要是川氣東送管道工程,總投資626.76億元,是中國繼西氣東輸工程后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
該管線西起四川普光氣田,跨越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
中石化的原油及成品油管道集中在旗下的管道儲運公司。這家公司管轄37條在役和在建管線,管線全長超過6000公里。在青島發生爆炸的東黃復線輸油管道以及當地的黃島油庫均隸屬于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
中海油則是另一種路徑。過去數年,中海油著力發展海上LNG(液化天然氣)業務,從國外購買通過LNG船運抵沿海各接氣站,其天然氣管道也據此鋪開。
目前中海油營運的管道超過3000公里,集中在海南、上海、廣東和福建等地。中海油內部人士稱,公司擁有的多是沿海LNG輸送管線,在這個領域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因而也不是太愿意將其分拆獨立出去。
一些民營企業則擔心,成立一家新的管道公司是否會造成新的壟斷?
接近發改委的人士稱,管道拆分獨立的設想借鑒了當年電網系統廠網分開的改革,實施全國統一干線管道。新公司只是交易平臺而不參與購銷,只收取輸氣費用。
2002年,中國對電力體制進行改革,提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改革目標。
此輪改革過后,在發電端,形成了如今的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及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而在電網端,則組建了國家電網[微博]和南方電網。不過,改革雖然實現了“廠網分開、主輔分離”,但由于電網相對壟斷,“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目標未能實現。
也因此,主管部門對于油氣管網改革更為審慎,據悉,管網分拆究竟采取何種運營方式還在討論中,并未有定案。對此,長期研究油氣管網制度的中國石油大學副教授陳守海說,組建國家管網公司或區域管網公司都不是重點,關鍵是要實現管道獨立中立,實行嚴格監管,將輸送和銷售業務嚴格分開,避免直接的利益輸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