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截至12月15日,華北油田公司今年累計新增三級油氣儲量超過1.1億噸,油氣產量平穩運行;任丘北部門站二期工程加緊建設,建成后天然氣管輸能力將增加到300萬立方米/天;阿爾產能建設等112項油田重點工程項目質量監督覆蓋100%……目前,以質量效益型發展為目標的“四個攻堅戰”,正在華北油田如火如荼地全面推進。
今年年初以來,華北油田公司圍繞“保效益、保增長”,聚焦管理短板,找準主攻方向,梳理出制約質量效益型增長的體制機制、管控運營等4方面95項問題,有針對性地打好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精細管理深化提升、科技創新突破等“四個攻堅戰”,旨在提高油田發展質量和效益。今年,企業經營指標綜合評價、人均勞動生產率、投資資本回報率繼續在集團公司保持先進水平,提升了企業經營運作效率效益。
針對傳統油氣主營業務已難以滿足人員總量大、成本控制壓力大等嚴峻挑戰,他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效益。今年以來,實施“穩油增氣”,在確保常規氣產量穩定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煤層氣、儲氣庫、LNG等天然氣相關業務,培育增長極。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對外合作業務有序發展,多種經營業務優化發展,推動人員戰略轉移和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從事外部市場的員工已達3422人,并逐步打開并站穩了長慶、福山、塔里木以及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實現市場經營總值18億多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資源、市場、多元化”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實現了資源科學、高效開發利用。
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華北油田優化管控模式,在加強戰略目標、業績指標、管控指標的“三位一體”考核的同時,建立與各業務發展相適應的各種管控模式。對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實行相對集權的戰略管控,進一步強化油氣成本、安全環境風險防控;對新能源和對外合作業務采取以分權財務型為主、戰略管控為輔的模式;對多元開發業務采取分權的財務型管控模式;對生產服務及其他業務實行相對分權的戰略管控模式;對礦區服務業務采取偏向于分權的財務控制型+戰略控制型管控模式,建立規范化、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機制。更加強化關鍵指標和制度流程對經營運作的引導和管控,找準各業務單元提高效率效益的穴位。今年,集團公司經營指標、區塊效益指標評價,油田經營指標連續第四年在中石油排名第五,位列優秀。
華北油田著力搞好精細管理深化提升攻堅,在完善“全方位整體優化、全要素經濟評價、全過程系統控制”精細管理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持續強化深化精細管理,分專業、分系統梳理精細管理作法,固化提升為制度、標準和流程,出臺了《華北油田精細管理方法集》第一集,實現精細管理從理論到實踐的再次提升,精細管理的定位及內涵更加明晰,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強、科學實用的精細管理標準與方法體系,覆蓋油田三大板塊、六大業務,涉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實現了精細管理的有形化、制度化、標準化、流程化。 圍繞“常規油氣穩產、煤層氣上產、智慧油田建設”三條主線,華北油田在科技創新突破攻堅中,今年共安排科技攻關項目4大類19個項目群,集中力量進行“油田穩產上產500萬噸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富油洼槽油氣成藏特征與精細評價”和“山西沁水盆地煤層氣水平井開發示范工程”等科研攻關,成為企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