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對保山人來說意味深長。
過去,它是踩出漢唐宋元驛路繁華的茶馬古道,是鑄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炎黃精魂的史迪威公路。而現在,它是造福華夏、作為西南能源戰略通道的中緬油氣管道,更是實實在在為保山各族人民帶來幸福的能源之路。
對家庭主婦王曉豫來說,使用天然氣,很是幸福。“天然氣燒水快,特別是洗澡,隨燒隨用;比電磁爐燒的菜可口……”
與云南省其他州市相比,保山市城區的1.37萬戶居民早在十幾年前就用上了天然氣。1996年,中國石化南方公司西南采氣場保山采氣隊(原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在保山壩區勘探出可采儲量達1.7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氣田。隨之,1萬多保山百姓用上了天然氣。隨后幾年,商用氣用戶——康浩(集團)公交運輸公司運營的19條線路215輛公交車以及415輛出租車陸續用上天然氣。
用慣了天然氣,王曉豫也越來越依賴天然氣。可好景不長,經多年開采,保山氣田24口氣井逐步枯竭,到2013年9月,僅有4口氣井維持生產,采氣量由每天2萬立方米下降到每天3000立方米。供需之間高達1萬多立方米的缺口,讓當地燃氣公司無奈地選擇保公共事業、停居民用氣。
突如其來的保山氣田氣量銳減,一下打亂了中緬天然氣管道在保山的接口建設計劃。盡管保山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加快建設步伐,但仍然不能補救“氣荒”的步步緊逼。
王曉豫買來電磁爐:“還得吃飯,還要生活啊。”但孩子們總抱怨炒出來的菜不可口,這讓身為廚房掌勺的她很受傷。
保山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永柏說,2014年2月,他們建成投用橇裝加氣裝置,“氣源來自四川達州,每天能保證7000立方米緊急用氣。”
這一緊急供氣緩解了保山的用氣緊張局面,解了保山居民的燃眉之急,也為中緬天然氣管道的保山接口建設工作贏得了時間。
2014年8月6日,中緬天然氣管道保山支線及門站投產,向保山中心城區管網供氣。保山長達近20個月的用氣緊張時期終結,迎來了“緬氣”。
王曉豫又把用了大半年的電磁爐封存起來,重新啟用天然氣爐灶。跟她一樣,主城區1萬多居民熟悉的便利生活又回來了。
保山市政府也趁熱打鐵,給保山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提出更多的規劃和要求,希望到2015年,保山中心城市及4個縣城燃氣設施全覆蓋,管道氣化率超過20%,城市天然氣使用量超過0.47億立方米,工業用氣量超過1.11億立方米。到2020年,保山支線網架覆蓋沿線和周邊集鎮,縣(區)城市管道氣化率超過60%;城市天然氣使用量達到0.928億立方米,工業用氣量達到4.92億立方米。
可以預見,未來,保山在中緬管道這條現實能源新絲路佑護下,將會開啟茶馬古道、史迪威公路后又一個輝煌,書寫關于“路”的新傳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