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走軟,已經促使中國加大了從非洲的進口量。現在的問題是,主要出口國沙特和俄羅斯對這種情況會作何反應?
根據湯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預測部門的數據,中國7月從非洲進口的石油預計較6月跳增約41%,至651萬噸(4750萬桶)。
該預測部門稱,其中多數新增進口量將來自安哥拉。該國7月預計向中國出口340萬噸石油,6月為288萬噸。安哥拉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此外,南蘇丹對中國的出口也增長,7月總出口量預計為76.7萬噸,較6月增長8%。
對于安哥拉而言,7月對中國出口增長是個可喜的變化,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俄羅斯超越安哥拉,成為僅次于沙特的中國第二大石油供應國。
2015年上半年中國從安哥拉進口1,901.1萬噸石油,較上年同期下降8.7%。
同期從俄羅斯的進口為1,940.1萬噸,跳增26.6%。從沙特進口增加9.2%至2,638.6萬噸。
但是,湯森路透Oil Research預計,7月中國原油進口中沙特所占市場份額將從6月的35%降至31%,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海運原油料減少30萬噸至約100萬噸。
很難厘清中國7月購買模式發生轉變的原因。
同與迪拜原油報價掛鉤的沙特原油和俄羅斯ESPO原油相比,與布倫特原油報價掛鉤的安哥拉等地原油價格更低。
衡量布倫特原油較迪拜原油升水的指標——布倫特/迪拜7月原油期貨轉掉期周一報每桶1.31美元,脫離7月8日所及的今年低點0.61美元。但這仍遠低于5月22日的2.27美元,而且只比去年6月所及的2014年高位4.94美元的四分之一多一點。
布倫特/迪拜溢價自2013年9月達到每桶7.10美元以來,就一直趨于下行。這并未導致亞洲買家大規模轉向布倫特定價的油品,因許多新式復合煉油廠都是設計來冶煉中東常見的重質含硫原油。但那讓使用更多類似布倫特級別的原油,及買入這類原油填充戰略儲備的經濟效益提高。
沙特可能調降官方售價。這暗示若沙特和俄羅斯想確保他們能維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就得保持價格競爭力。也就是說,沙特8月初公布9月裝運的油價時,可能調降給亞洲煉廠的官方售價(OSP)。
8月裝船的指標沙特輕質原油官方售價(OSP)下調,較阿曼/迪拜原油每桶貼水0.10美元,7月為平價。然而,沙特近幾個月已逐步上調OSP,從3月船貨的每桶貼水2.30美元,到7月變成平價。
上調OSP的動作應該已經告一段落,因為亞洲精煉利潤率仍保持相對高位,并且布倫特原油較迪拜原油的升水大致持穩。
但煉廠利潤率近幾周呈下滑趨勢,新加坡煉廠目前加工迪拜原油的一般獲利行情為每桶5.89美元,低于6月的8.12美元,以及3月創下的年內高點9.33美元。
鑒于煉廠利潤率下降,布倫特較迪拜原油升水縮窄,以及伊朗與六大國達成核協議,可能導致伊朗石油出口增加,看起來沙特可能不得不重新采用折扣措施,來保住在最大市場亞洲的市場份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