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玉門石油溝油田通過老井普查工作,又恢復了一口已經停產近十年的老井,這口井每天可為石油溝油田增加1噸的產量。這對于井均產量只有0.3噸的石油溝來說,折扣報廢井的成功“復出”,讓石油溝產量又增加了一個砝碼。
憑著“窮搗鼓”和“一厘錢”精神,玉門人在報廢井中淘油,把一口口沉睡井喚醒。2005年到2015年10年間,沒有新打一口鉆井,產量卻實現20%的增長;2009年到2015年6年間,日產量不降反增,從45噸上升到現在的55噸,自然遞減控制在10%以內,綜合含水實現10年不變。
“每年,我們都要把有潛力的老井資料研究一遍,從中找出最能出產量的井,然后制定措施進行挖潛。雖然這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但每一次的篩選,都給予我們不小的回報。”負責石油溝油田地質研究的副隊長王金生說。
石油溝油田每年通過老井復查,恢復老井3口至5口,開井數保持在155口,每年增油量700噸至800噸。
石油溝堅持每年對15口至20口井進行調剖,使油井綜合含水始終保持在85%以內,達到穩油控水目的。這些措施都是低成本、低投入,但帶來的是產量的上升。石油溝通過不斷地對注采井網的調整和綜合治理,有效遏制油田產量快速遞減勢頭,年平均遞減率控制在2.68%。
25歲的胡鱈茹,是石油溝油田的新生代,也是油三代。在胡鱈茹的印象里,家里永遠有那么一個大盒子,裝著各種螺絲、釘子、螺帽,每次有什么需要維修了,父親總能從那個“百寶盒”里找到合適的零件與工具。
直到胡鱈茹開始在石油溝油田工作,她才發現,石油溝每人都有一個“百寶盒”,石油溝人對物品的回收再利用、對廢品改造的執著精神,就是胡鱈茹眼中的石油溝精神。
說起精神,沒人會忘記。石油溝油田開創了石油發展史上“人背鋼絲繩修井”的壯舉。之后,制造了十字架式絞車,扶起躺井,保證生產。直到現在,石油溝人都堅持節約每一分錢,職工每人都有一個節約箱,把地下的廢鋼廢鐵撿回來再利用,把油井滲出的一點一滴油回收起來,勤儉節約蔚然成風。
目前,石油溝油田155口油水井。為節約修井費用,為“制服”躺井,石油溝員工學會了對扣、碰泵的拿手絕活。抽油桿斷脫,自己動手修復;出砂導致砂卡,自己碰泵解決;油井間缺少瓦斯管線,為節省費用,自己組織人員連接管線;冬季溫油缺少瓦斯氣,自己拉煤溫油……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新鉆開發井、沒有實施大型進攻性措施,石油溝油田靠著從“報廢井”中淘油,利用憋、碰、沖砂、熱洗、解卡等簡單有效方法,采取日常采油管理措施,使原油產量保持穩中有升,指標箭頭朝上。
截至8月25日,石油溝油田依靠創新使水井管理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油田開發指標逐步向好,最能體現采油管理水平的躺井率指標由1.1%下降到0.6%,年躺井損失從300噸下降到目前的107噸。油田自然遞減率達到高效油田開發的最好指標。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