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網站日前發布的2015年第52號公告顯示,2016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8760萬噸,較2015年3760萬噸暴漲5000萬噸,增幅達133.0%。
2016年增加的5000萬噸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應該主要是為地方煉廠預留位置。 業內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地方煉廠開始陸續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商務部日前也發文批復寧夏寶塔石化及東營亞通石化正式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此前寧夏寶塔及東營亞通已經先行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這意味著雙權皆有的地煉數量增加至六家。山東匯豐石化、萬達天弘化學、壽光魯清石化、京博石化四家已經進入公示環節。截至目前,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的地方煉廠擴容至11家,累計獲批原油進口額度達3474萬噸,如包含正在公示尚未獲批的額度,進口原油總量將達4918.88萬噸,共淘汰及承諾淘汰重組裝置產能3357萬噸/年。據了解,地煉企業正在繼續踴躍申報原油進口相關資質。
據我們了解,商務部肯定了為地方煉廠預留位置說法,而且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目前尚未包含中化工的進口原油使用配額量。 安迅思分析師馬琛表示。
據記者了解,在申請條件中,與去年相比,去除了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 門檻要求。馬琛表示,根據年初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要求,對2016年申請條件中的企業注冊資金沒有要求了。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1日,隨著亞通石化委托中海油進口的5.6萬多噸原油抵達東營港,截至目前,東營三家民營地煉企業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并獲得配額的地煉企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完成了首次原油進口。
另外,馬琛對記者表示,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的分配主要根據上年進口實績,如符合條件企業申請總量不大于8760萬噸,則按企業申請數量分配,如申請總量大于8760萬噸,以各企業進口實績為基數分配;符合條件原油加工企業按照國家核準的煉能安排允許量,加工企業也根據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在合法煉能內身親進口允許量。
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額設定了'上限',政府部門將綜合考慮上年度該煉廠的原油實際加工量以及各分項指標的達標情況,用以確認新一年的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以確保原油進口不會出現無序增長,擾亂內部資源流通生態。 馬琛說。
據悉,2011年以后,中國完成WTO承諾,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一直定格在2910萬噸,隨著2014年申請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條件的放寬,中國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逐年增長,2015年允許量由2910萬噸增長至3760萬噸,2016年更是暴增至8760萬噸,預計2016年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占凈進口總量的25-26%,2015年則維持在11-12%。
分析師薛群表示,原油進口資質的逐步放開,不僅意味著地方煉油企業將會獲得優質原料,同樣也為成品油市場化改革做了鋪墊。平等的資源使用權,優質的產品才能更好的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增強民營煉廠的競爭能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