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由海洋石油981承鉆的我國首口超深水井陵水18-1-1井成功實施測試作業,這表明我國已具備海上超深水井鉆井和測試全套能力。
陵水18-1-1井是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部署在瓊東南盆地的一口預探井,實際作業水深1688.7米,實際完鉆井深2927米,屬于超深水井范疇。
此次測試作業是中國海油首次挑戰高難度的超深水測試作業。相比常規深水井的測試,超深水井測試難度更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海面以下500米至海底,溫度都處于2-5℃之間,測試過程中的油氣組分在超長段海水的低溫條件下,極易形成水合物,造成測試管柱和水下井控系統的癱瘓,安全風險大。二是本井儲層淺,地層疏松,極易出砂,在高產油氣放噴過程中,流沙會像砂輪機一樣對整個流程進行沖蝕,易導致產生油氣泄漏,嚴重時甚至發生火災爆炸。三是超深水海域海洋環境復雜,存在內波流等各種突發海況,容易發生平臺失位,造成作業中斷,設備損壞等嚴重后果。
面對困難、挑戰,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通過深入研究,精心準備,逐一破解各項技術難題:為了解決測試過程中的水合物問題,科研人員研發了超深水條件下水合物全防水基測試液,并結合油氣組分,進行井況模擬計算,利用熱力學原理,通過抑制劑和溫壓場的動態控制,從根本上防止了測試過程中水合物的生成。
為了解決超深水井疏松儲層帶來的出砂風險,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對儲層巖心進行了三軸強度試驗與激光粒度分析等室內研究,應用精密篩管與地面旋流出砂器相互配合的防砂控砂措施,并輔以地面流程防砂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形成了預測、控砂、除砂及監測一體化核心技術,從而減少了出砂帶來的危害,取全取準了地質資料。
為解決超深水復雜海洋環境帶來的測試作業風險,中國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根據使用的水下測試樹應急解脫工作條件,結合海洋石油981平臺WSOG決策指南,制定了測試期間的應急解脫決策系統及節點管控預案,保障了超深水測試作業的安全順利進行。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楊華告訴記者,“陵水18-1-1井的測試成功,是繼2014年陵水17-2、陵水25-1自營深水氣田后,我國在深水勘探領域的又一重大技術突破,開啟了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勘探的超深水時代,為進一步探明深海油氣資源、建設海洋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