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關數據顯示12月,中國一天進口原油782萬桶,創歷史新高,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正趁著油價走低增強其戰略原油儲備,但同時其精煉燃料出口也達到了歷史新高。
來自中東和北美地區的石油供應繼續令看漲油價的人士愁眉不展,不過,對于中國這個需求中心的未來需求狀況,他們似乎可以不必感到那么痛苦了。
華爾街日報分析報道稱,周三(1月13日)公布的貿易數據確認了這個全球最大石油邊際買家近期呈現的一個趨勢。根據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的數據,中國仍在大量進口原油,2015年原油進口總量同比增長8.8%,僅略低于2014年9.3%的增幅。
然而,消耗其中大部分原油的中國煉油廠正轉而出口最終產品。根據CEIC的數據,中國2015年全年柴油等成品油的出口可能超過了進口,這是1994年來的首次。這搶斷了印尼和韓國等國煉油廠的需求,印尼和韓國煉油廠的原油消耗將減少。
面對本地需求疲軟、本地產能過剩的情形,中國煉油廠正在轉向海外。首先是那些已擴大產能的中國主要國有石油公司。這些公司放緩了產能擴大速度,但現在,中國政府開始允許規模較小的民營“茶壺”煉油廠自主進口原油。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表示,這些煉油廠開工率突然高達80%,此前則僅為30%。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C)分析師Ivan Szpakowski指出,這些煉油廠也被賦予出口配額,至少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這一數字相當可觀。這可能意味著2016年中國將出口更多成品油?,F在,中國不僅因自身需求減少削弱了石油市場,還在搶非中資油企的市場,令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費氏全球能源咨詢公司(FGE)負責亞洲業務、駐北京的副董事長吳康表示,2015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長背后有兩個推動因素,一個是小型企業的需求,在2015年年末,民營煉油廠獲得使用進口原油的權利,另一個因素是戰略儲備和商業收儲。
根據路透社計算,自2014年中旬起,原油價格下挫超過50%。2015年的前11個月,中國趁此機會增持14700萬桶石油儲備。
中國政府表示2014年11月至去年年中的石油儲備規模至少翻倍,庫存增加的速度超過分析師的預估。
業內專家表示,今年中國公司可能擴大購買量,因為新的儲藏設備可以使用了。“2016年可能會更有意思,由于兩大因素可能會更有利:政府放松了原油進口的控制,也放松了成品油出口。這一步的速度超過想象,”吳康說。
國家石油產業協會周二稱,中國今年表觀石油需求料將增長4.9%至5.7億噸或1,137萬桶/日。
縱使如此,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去年秋天汽油需求穩定增長,并且柴油需求下降拉低了石油的需求,11月降低了2.5%。
數據顯示,中國成品油出口上升,在12月達創[-4.14%]紀錄的432萬噸,或975,500桶/日,較上月增長5.4%。2015年出口創下693,300桶/日的紀錄,增長21.9%。12月成品油凈出口148萬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