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三家新面孔上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榜單,進入審查流程,分別為日照嵐橋港口石化、山東神馳化工和中海精細化工,合計申請近700萬噸的進口原油使用額度。
昨晚(2月25日),國家發改委更新目前的地煉進口原油使用權進展,又有三家新面孔上榜,進入審查流程,分別為日照嵐橋港口石化、山東神馳化工和中海精細化工,合計申請近700萬噸的進口原油使用額度。
如審查順利,不計算陜西延長在內,目前共22家地煉浮出水面,共淘汰6000余萬噸產能,保有9000多萬噸保留的加工能力,并獲得8600萬噸的原油進口潛力(詳見下表),相當于現有中國原油進口規模的近1/4。
不過這數千萬噸的進口實現并非易事,牽涉到基礎設施、資金運作、信用、海外經驗以及市場運營能力等方方面面的風險。近期就有消息傳出有一家地煉因支付能力問題而導致無法履行合同,以及另一家拒絕執行長約。
有趣的是,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將在下周一在濟南公開宣布成立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從散客采購向集約采購發展。這樣未來不僅可能走出去采購離岸資源,也有可能規避上述的諸多運營風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