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我國已開始大批量進口液化天然氣(LNG),而在進口清潔、高熱值天然氣的同時,其中潛在的冷能也隨之引進。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孫國民在上周舉辦的國際氣瓶制造商大會上指出,LNG從-162℃到常溫,中間有將近180℃的溫差,其氣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通常隨海水和空氣被舍棄,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引起局部海域低溫污染。而空分設備的低溫環境主要是由電力驅動機械制冷產生,電力成本約占生產成本的60%~70%。如果能借用LNG冷能,氣體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
孫國民進一步解釋說,將液化天然氣再氣化過程釋放的冷能借用到空分設備中生產工業氣體產品,可使空分節電50%~60%,還可避免冷能排放污染海洋環境。隨著中國LNG進口量不斷加大,亟待開發能利用LNG冷能的空分設備,這將是“十二五”大型、特大型空分設備節能的重要課題。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在沿海已建設十幾個年接收能力在300萬~1000萬噸的LNG接收站。
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秘書長濮春干告訴記者,我國LNG冷能利用規模較小,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利用LNG冷能進行空氣分離,生產液氮、液氧和液氬,是當前最為成熟的冷能利用技術,其電耗可降低56%,水耗也大幅降低。中海油與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去年在福建莆田合資興建成了610噸/天的液體空分裝置,這是國內首個LNG冷能空分項目,已經成功運行一年多。隨后,中海油在浙江寧波、廣東珠海的LNG冷能空分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也獲通過,工藝較之前有所改進。
據了解,空分系統屬于氧氣富集區,天然氣作為碳氫化合物,是極為敏感的有害物質,因此,通常利用循環氮系統回收LNG冷能,盡可能杜絕LNG和氧氣兩者之間的接觸,以保證系統安全。空分系統與LNG接收站氣化量的匹配是保證該套系統穩定運行的前提,LNG接收站內設置空分系統的安全問題,則是該套系統可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