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出臺,河北省將按照集約化、基地化、園區化、綠色化的發展思路,推進石化企業入區進園,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科學構建產業鏈條,實現要素的合理配置、資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實現產業鏈之間的橫向耦合和縱向閉合。
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大幅下降
河北省石化產業基礎雄厚,“十二五”期間全省石化產業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7.2%。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80.4億元,是僅次于鋼鐵、裝備的第三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居國內各省市第九位。
《規劃》提出,河北省石化產業發展要強化生態保護紅線意識,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化工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再利用進程,綜合運用化學、化工、環保、生物、信息等技術,全面推進化工產品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和使用的綠色化。
為進一步推動河北省石化產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石化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要比“十二五”降低10%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5%,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均達到100%;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削減30%以上。
石化企業向沿海轉移、向園區集中
河北省擁有上千家規模以上石化企業,但大部分企業處于分散布局狀態,難以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將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化、園區化。大力推進石化產業向沿海轉移、向園區集中,加快曹妃甸石化產業基地、京唐港石化產業園區、滄州渤海新區的建設步伐,建設大型沿海石化基地,加速產業聚集,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努力實現煉油、乙烯、芳烴等石化產業一體化、集群化、基地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石化產業的集中度和產業鏈延伸發展。
此外,河北省還提出要加強園區水系統建設,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減少污水排放。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公用工程配套、輔助工程齊全、產品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到2020年,河北省曹妃甸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達到3000萬噸以上原油綜合加工能力;渤海新區合成材料基地規模進一步壯大,形成以PVC、己內酰胺(尼龍)、tdi、MDI(聚氨酯)、聚丙烯、聚酯為主的合成材料產業集群。沿海地區石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38.3%提高到45%以上。園區、基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達到70%以上。
發展環境友好的精細化工
數據顯示,在河北省石化產業高耗能、高污染的肥料、化學農藥、染料等產品占比已由2010年的13.55%下降到了2015年的10.85%;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有機化學原料、精細化學品、化學試劑和助劑制造業占比則由2010年的33.61%上升到2015年的44.22%。
“十三五”期間,河北將繼續淘汰落后工藝,提高高端產品和精細化產品比例。
“十三五”期間,在化肥行業,河北省將加快發展各類專用肥、復合肥,提高化肥產品層次,淘汰磷肥落后產能;在農藥行業,大力發展高效、安全、經濟、環境友好的農藥品種、環保型農藥制劑及配套的新型助劑,優化農藥產品結構,并提升農藥生產的環保水平;在染料行業,將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快染料及其中間體清潔生產工藝和先進適用的“三廢”治理技術的推廣、研發,全面提高染料行業的環保水平。
同時,提高高端產品比重,河北省將以環境友好、性能優良、高附加值為目標,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力爭2020年產品精細化率達到60%以上。
為實現目標,河北省將嚴格市場準入,控制焦炭、燒堿、純堿、硫酸、電石法聚氯乙烯、甲醇、染料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技術標準、環境標準、節能節地節水、質量和安全等準入手段的倒逼作用,加快推進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對退出落后產能轉產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的企業,河北省將在行政審批、土地、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
堅持節能減排發展綠色化工
石化產業能耗較高、對環境影響較大,在國家實行能耗總量和排放總量雙重控制,特別是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石化產業發展與節能減排的矛盾日益凸顯。
堅持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成為河北省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河北省將綜合運用化學、化工、環保、生物、信息等技術和理論,從產品設計和原料應用的綠色化及采用綠色催化劑、綠色溶劑入手,全面推進化工產品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和使用綠色化。
在生產過程中,《規劃》提出,河北石化產業要在新反應介質替代技術、高效催化技術、二次資源循環技術、環境保護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綠色工藝工程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綠色化。
在末端治理上,《規劃》提出,加快化工產業的園區化、循環化、清潔化及化工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再利用進程,實現節能減排。推廣應用煙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揮發性有機物回收和催化燃燒技術等,將化工生產及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推進石化產業的高端化、差異化和綠色發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