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記者說起甘肅時,翟光明還是非常有感情的,他說:“我是非常懷念甘肅的,六十六年前我被分配到玉門的老君廟油礦,那時只分配了兩個人,因此大家都非常關心我們,那份友情我至今難忘。此次我借參加蘭州市科技成果博覽會的機會來到蘭州也非常高興,這個博覽會辦得很好,希望由此能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關于油氣方面的科技成果能夠涌現出來。”
翟光明對我國油氣裝備的發展非常關注,他告訴記者:“我國的油氣裝備發展,進步還是很大的。記得我在老君廟油礦時,國家只有包括老君廟油礦在內的四處油礦,而其中只有老君廟油礦在生產,且產量很少,每年只有9萬噸。那時一些國家認為我們國家沒有油,還給我們國家扣上了‘貧油’的帽子,可中國人民不信邪,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硬是在四川、大慶、華北等地找到了油礦,還擴大了西北地區的油礦,到1960年我們老君廟油礦的產量達到了14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一半。能有這樣的發展,一是我們堅定的信念,二是我國在石油工業的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如蘭石廠,從只能打淺井,發展到現在已經能打到九千米至一萬米的深井。再例如,國內以前一些難以勘探、開采的地方,我們現在依靠先進的機械已經可以進行勘探、開采。石油相關裝備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油氣事業的發展。”
在記者問及我國油氣事業今后的發展時,翟光明說:“我國有一千億噸的油氣儲備,但很多都是難以勘探和開采的,比如深層,我們已經勘探到八千到一萬米的深度,要開采就要發展相關機械。因此我認為,今后油氣事業的發展就是要大力發展石油裝備,創新地解決和制造更加精良的裝備,促使我們來勘探、開采更難的地區,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我們國家的油氣還是很有前景的,但困難很多,需要更先進的裝備、器材,只要弄好就有發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