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真的已經近了!
國務院規定,“三供一業”移交要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從現在算,只有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
這項改革,事關百萬職工的切身利益。礦區改革是中石油所有改革中難度最大、問題最多、又是最迫切的。存在“領導怕穩定,員工怕失業,群眾怕福利減少”的難題,以及“坐在樹上砍樹”的改革困境。
所有問題的核心,就是人的問題。中國石油現在有礦區員工14多萬人,占整體用工的十分之一。14萬人何去何從?政策已經明確,這次集團公司給出的是一道選擇題。
一、劃轉。人隨業務、資產走,積極與地方政府和接收方協商,將在崗人員隨業務和資產一并劃轉。
這種模式與中央要求最相符合,但卻是目前最難推行的模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相關業務表現出較高的接收意愿,但大部分都提出只接業務資產、不接人員的條件。有的企業雖然表示可以接收部分人員,但在薪酬待遇上也很難完全滿足預期。另一方面,大部分礦區從業人員不愿意脫離石油。一家基層企業對員工進行了問卷調查,96.2%的人選擇了“不想走”。
二、出勞務。劃轉有困難的,以勞務輸出方式安排員工繼續從事原崗位工作。這是從業人員最容易接受、移交阻力較小的模式。
三、內部調劑。確實不能劃轉或輸出勞務的人員,按照集團公司《關于結構調整中人員分流安置的指導意見》執行。但這種模式難度也不小。低油價下,石油企業重組加速,冗員問題突出,內部回旋空間已經很小。
集團公司規定,暫不具備移交條件的,可采取改制等過渡措施,先實現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不再給予補貼。改制后,這些企業將實現由體制內運營到體制外經營的轉變,由依賴石油變成依托石油。前線生產支持基地的“三供一業”,則可作為生產服務劃歸主業統一管理。
對于這場改革,基層礦區員工怎么看?
“一名基層物業公司員工說,自己對社會化帶來的變動也稍有不安,畢竟涉及到人事關系變動和職業生涯規劃。但改革的聲音喊了好幾年,是大勢所趨,胳膊擰不過大腿,相信改革對自己不會帶來大的落差。希望改革靴子早日落地,在人員分流方面最關注公開公平。
一位油田供水公司的青年員工說,如果是整體劃轉和委托經營,自己都不擔心,該干啥還是干啥,最擔心的是接收企業“只要業務不要人”。同事之間討論起改革也都比較平靜,這兩年石油企業經過降薪潮,待遇相比地方已無太大優勢,即便離開石油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雖然困難重重,但改革也有利好。一是政策紅利,中央財政將對原有設施維修改造提供50%的費用;二是集團公司處于低油價寒冬,廣大干部員工容易理解支持改革。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堅持穩步推進,就能“用時間換空間”。
【三供一業】
所謂“三供一業”,是指分離移交前中央企業實際承擔的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和物業管理項目。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