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文稱,自11月1日起,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出口退稅率。具體而言,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7%。
從歷史角度來看,2000年我國GDP年度增長率超過8%,并于2007年達到14.16%,可謂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在此期間工業、農業、建筑業及物流行業活躍度不斷提高,從而帶動柴油需求大增;另外,家用轎車的加快普及也令汽油需求顯著增量。為了改善國內成品油供不應求的情況、引導國內成品油流向,我國從出口退稅作為切入口,2003~2006年是成品油出口退稅調整最為頻繁的時段,在此期間出口退稅政策共進行了四次較大調整。
而歷時十年,國際石油市場與我國成品油市場已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供應過剩成為油市新常態。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原油需求增速遠遠低于產量增長。而國內經濟自2010年進入艱難的轉型期,實體經濟受到明顯沖擊,我國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但成品油煉油產能卻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導致我國成品油供不應求逐步轉變成供應過剩。尤其是國際原油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之后,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遭受重創,行情一落千丈進入“低油價”的新常態。為了緩解國內成品油日益嚴重的供需矛盾,我國在出口這條路上開始“開綠燈”,這一政策調整將繼續為我國成品油出口創造良好條件。
一方面,成品油出口退稅率提高對成品油出口,尤其一般貿易形式成品油出口利好。這一政策意味著時隔十年后,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增值稅恢復了全額退稅,意在通過稅收調節,鼓勵煉油企業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來緩解國內煉能過?,F狀。
結合當前情況來看,我國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需負擔超過2000元/噸左右的消費稅和增值稅,所以國內油企普遍采用來料加工的方式(免稅)出口成品油以減少稅收負擔,2015年,我國以來料加工方式出口的成品油占出口總量的94.5%。但來料加工需向商務部申請配額,并且操作流程較長,手續煩瑣。今后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實現退稅,將為我國成品油出口創造良好條件,預計后市成品油出口仍將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仍然有不確定性。這次稅收激勵只是增值稅范圍內的出口退稅,消費稅是否退稅仍然不得而知。尤其近年來,我國成品油消費稅不斷提高(汽油1.52元/升,柴油和航煤1.2元/升),低油價下,占到成品油價格的20%~30%,對煉油企業成本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單純依靠增值稅完全退稅,而不考慮消費稅退稅的情況下,對相關煉油企業的提振效果仍值得觀察。
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出口尤其柴油出口猛增。1~9月,我國成品油出口總量為267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58.7%,月均成品油出口達到300萬噸左右,刷新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分品種來看,在我國柴油需求萎縮的情況下,今年柴油出口猛增,超過航煤出口量,成為拉動成品油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1~9月份我國柴油出口累計為1079萬噸,同比大幅上漲148.1%;此外,同期煤油出口為905萬噸,同比略增6.5%;汽油出口為639萬噸,同比增長72.2%。(王佩 徐鵬)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