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我國石油產業在國際合作上迎來新機遇,另一方面,我國石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制約。
石油產業國際合作迎來新機遇
《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寫明,我國石油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全球石油供需形勢總體寬松。美國頁巖革命帶動了頁巖油、致密油等非常規、低品位資源勘探開發,2015年全球石油產量43.6億噸,儲采比55。預計“十三五”時期全球石油供應持續寬松、油價維持低位、需求穩定增長、消費重心東移。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十三五”時期石油需求仍將穩步增長,但增速進一步放緩,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保持基本穩定。
其次,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國內外油氣供需總體寬松的態勢為深化油氣行業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將在放寬市場準入、完善管網建設運營機制、落實基礎設施公平接入、市場化定價、完善行業管理和監管等方面深入推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再次,國際合作迎來新機遇。當前地緣政治和國際能源格局深刻調整的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積極拓展國際石油合作,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新空間。黨中央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能源合作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有助于加大與相關國家在油氣勘探開發、投資貿易、技術服務等領域合作,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維護跨境管道安全。
石油產業可持續發展存在制約
與此同時,我國石油產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規劃》強調,第一,石油供應安全面臨挑戰。國內石油總體進入低品位資源勘探開發的新階段,產量大幅增長難度大,開放條件下的石油供應安全仍是面臨的重要問題。原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等地緣政治不穩定地區、海上運輸過于依賴馬六甲海峽、陸上跨國管道突發事件等風險依然存在。石油儲備規模及應急響應水平、國際石油合作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近年來國際油價波動幅度加大、頻率加快的市場格局。
第二,國內石油勘探投入不足。油氣領域勘探開發主體較少,區塊退出和流轉機制不健全,競爭性不夠。加之不同地區地質認識和資源稟賦差異,各公司勘探主要集中在資源豐度高地區,風險勘探積極性不高,部分地區勘探投入不足。一些國內企業通過“走出去”已獲得國外區塊,積累了技術和管理經驗,但國內準入仍存在諸多限制,制約了多元化資本投入。
第三,行業可持續發展存在制約。國內老油田已進入開發中后期,歷史包袱和社會負擔重、人員冗余,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大型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不靈活、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水平較國際一流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石油海外投資迅速增長,但控制和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盈利能力持續下滑,國際話語權較弱。伴隨2014年以來油價大幅下跌,國內石油行業市場化體系不健全、競爭力不足等體制性問題凸顯。同時,低油價下企業大幅削減投資,油田作業量減少,員工收入下降,可能帶來老油區社會穩定等風險隱患。
第四,項目建設和管道安全面臨壓力。隨著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率提高,石油產能建設及基礎設施項目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生態保持的沖突時有發生,用地保障難度加大,部分管道路由難以協調。管道建設與其他基礎設施相遇相交日益增多,管道占壓和第三方破壞、損傷比較嚴重,管道安全運營風險加大,管道檢驗檢測和完整性管理還未推廣,檢驗檢測技術水平不適應安全需求。渤海等近海海域用海矛盾日益突出。國家對海洋石油開發及管輸環境保護和作業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