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是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井噴式發展的一年。以共享單車為例,2016年,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呈7倍的爆發式增長,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國小汽車出行次數減少55%。據粗略估算,當前共享單車日均替代汽油524.8噸,預計2017年將直接減少汽油消費量143萬噸。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等交通工具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共享交通工具對城市汽油消費沖擊愈演愈烈,石油企業應怎么做?又該如何看待和應對這場沖擊?
“共享經濟是一種趨勢,石油企業應主動適應和融合。”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副所長陳蕊提到,“十三五”規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明確鼓勵發展共享經濟。
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鼓勵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透過這些政策支持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應用是一種趨勢。再加上社會需求和資本利好的推動,有國內研究機構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共享單車將有望超越網約車,成為用戶規模最大的出行方式。目前,共享單車解決的是3公里以內的出行。更遠的將來,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等將會把出行距離延長到10公里甚至更遠。屆時,出行方式將會更加多元化,共享經濟對城市汽油消費的沖擊不容小覷。
看到共享經濟沖擊的同時,石油企業更應看到共享經濟所帶來的紅利。“共享單車與成品油消費看似競爭關系,但放到產業鏈和行業維度來看,雙方并不缺乏合作空間。”陳蕊提到,從產業鏈看,雙方競爭與合作并存。同樣以共享單車為例,當前沖擊的是成品油消費環節,但與煉化環節有著緊密合作。很少有人知道,摩拜單車輪胎所使用的SEBS專用牌號合成橡膠就來自于中石化的煉廠,每年單車輪胎專用牌號產品產銷量超過5000噸。由此看來,隨著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交通工具的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在高端化工產品領域,石油企業與相關廠商仍存在較大的合作空間。這將有助于部分石化企業化工產品的擴銷增量。
從行業角度看存在跨界合作可能。目前,限制共享交通工具發展的因素之一是公共區域停放問題。石油企業終端加油站點多面廣,擁有資源和場地優勢。部分行業從業者建議,可以在這方面探尋跨界合作方式。如部分加油站為共享交通工具提供停放空間,帶動非油業務發展,或者帶動加油站采取“加油送共享交通工具使用時長”等多元促銷方式。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以互聯網為媒介,人們共同享有社會資源,獲得經濟紅利。“這種共享理念可否應用于成品油行業?石油企業又該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融入互聯網+時代?”在陳蕊看來,短期內,成品油消費在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加油站擁有獨特的商業資源、平臺優勢和大數據資源,仍然有望成為一站式消費目的地,但這些問題事關石油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必須加緊制定相關戰略和對策,主動融入社會和時代發展浪潮。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