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大于求 產能過剩加劇競爭升級
近幾年,國內各地不斷上馬大型煉化項目,傳統煉廠也在積極布局擴能改造,使得國內煉化行業一片火熱。而這股熱度通過產業鏈傳導,正在影響著國內成品油消費競爭格局。
從資源供應看,當前我國成品油資源供應相對充裕,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煉油能力達到8.31億噸,比2017年增加6100萬噸,增幅遠超往年。但主營煉廠開工率持續下降,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72.9%,超過1/4的產能過剩。而2018年成品油產量3.68億噸,成品油消費總量3.25億噸,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加嚴峻。此外,成品油消費增速放緩、出口配額有限等導致國內資源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
從競爭格局看,競爭主體已經發展為國有企業、民營資本、外資加油站。隨著國家加快成品油終端市場對外開放,外資企業得以更大程度參與市場競爭,國內市場競爭主體將更加多元化。
去年,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終端消費環節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企業可以在中國獨立經營加油站業務。消息一出,埃克森美孚、BP等國際石油公司紛紛表示將加強網點布局,提升終端銷售能力。此外,在成品油批發環節,殼牌公司成為首家獲得國內成品油批發資質的外商獨資企業,有助于其進一步提升國內市場份額。換言之,國內成品油銷售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受到擠壓,競爭加劇。
“有競爭才有壓力,有競爭才有動力。”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齊魯石化公司總經理韓峰看來,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加劇是正常的經濟現象,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沒有過剩就沒有競爭。但是過度的資源過剩可能會帶來無序競爭,不利于成品油市場健康發展。面對未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銷售企業應做好積極準備,化解壓力,揚長避短。
提質增效 服務升級是王道
目前國內加油站數量已經超過11萬座,其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總計占比50%左右,國有企業依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如何鞏固并擴大競爭優勢成為各家銷售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站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副總經理馬永生表示,企業要想贏得市場認可,就要思考為美好生活加什么樣的油。在他看來,首先要為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這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其次要增強服務意識,打造新的服務模式,更好地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
這一觀點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新疆銷售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悅仲林的認可。“加油站是面對老百姓的服務窗口,必須要重視服務質量,堅持‘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他表示,短期而言,市場開放將給公司成品油零售和批發市場份額、零售網絡的開發和維護等帶來一定壓力。但是長遠而言,競爭有利于公司整體業務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服務社會、服務客戶的能力,有利于公司品牌價值的提升。
“企業要圍繞自身優勢開展工作,通過技術進步、優化生產物流等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長李湘平說,“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通過加大成品油出口緩解國內供給過剩的壓力。”
馬永生認為,要看到未來可能受到的市場沖擊,更要看到競爭對手對國內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通過學習外企在經營過程當中好的做法和管理理念,尋求更廣闊領域的合作共贏,有助于我們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
政策護航 健康發展需凈化市場環境
近年來,為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國家一直致力于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成品油市場監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各地仍存在自建油罐、流動加油車、黑加油站等違法問題。為保障成品油市場健康發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代表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凈化市場,加大監管力度,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黃河介紹,在中國石化擔負供應主渠道的19個省市區仍有非法私建油罐超過1.2萬個,流動改裝加油車超過1.1萬臺,黑窩點超過1萬個。黃河建議,應高度重視非法成品油銷售的安全、環保、稅收流失等問題,調動公安、消防、工商、稅務、海關、質監等多部門力量,加快形成成品油市場從“入口”到“銷售端”的全鏈條監控。
針對偷稅漏稅問題,悅仲林建議,對成品油生產、加工企業的資質年審、稅務、質監、貿易進行全流程監督,建立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常態化日常檢查機制,讓制假、售假、用假無處遁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武漢石化公司煉油二部班長馬少斌建議,嚴厲打擊沿海成品油走私,加大對偷逃稅企業的曝光和司法懲處力度,從根本上遏制成品油走私、營銷環節偷逃稅、違法違規銷售等行為。
在政策環境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蔡仲光表示,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但仍不能完全反映市場價格波動的頻率和幅度,難以充分反映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亟待對成品油定價機制加以改革和完善。
在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營造良好出口環境方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峰表示,成品油出口配額管理政策制約了國內富余油品的出口,既不利于煉廠維持較為經濟的加工負荷,也不利于緩解油品供需矛盾,建議成品油進出口由配額制轉為備案制。此外,多位代表委員建議,要加快海外成品油銷售網絡建設,提高海外銷售網絡的成熟度和安全系數,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