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石化24日晚間公布年報,三大石油巨頭的2018年成績單,如今已全部揭曉。
憑借2.89萬億營業收入和630.89億凈利潤,中石化成為當之無愧的“贏家”。不過,去年卻也留下缺憾——勘探業務依舊虧損,且超過百億。
此外,中石油和中海油則將激烈競爭延續。早在2017年,中海油憑借暴增37.7倍的凈利潤成功“逆襲”,去年中海油依舊在營業收入僅為中石油1/10的情況下,凈利潤上以微弱優勢超越中石油。
記者按照營業收入計算發現,中石油和中海油每日凈賺達到1.44億元。
日賺1.44億元 中海油再度“逆襲”
“三桶油”業績歷來不俗。2018年,無論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中石化都是贏家。
2018年,中石化以22.5%的同比增幅實現2.89萬億營業收入,中石油以2.35萬億收入屈居第二,中海油則以1858.72億元與前兩者拉開巨大差距。此外,凈利潤“排行榜”上,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分別以630.89億、526.88億以及525.91億決出高下。
中石化在年報中稱,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油價寬幅震蕩的嚴峻挑戰,石油石化產品需求穩定增長、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環境,公司效益大幅增長。
中石化跑贏,體量相差近十倍的中石油和中海油競爭則日益激烈。
2018年,中石油公司實現營業額2.35萬億元,經營利潤1209.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8%和78.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25.9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0.7%;實現每股基本盈利0.29元,同比增加0.17元。記者按照營業收入計算發現,中石油2018年實現每天收入64.47億元,而如果按照凈利潤計算,中石油2018年則實現了每天凈賺1.44億元。
相比之下,中海油的收入較低,但賺錢能力卻更強。
2018年,中海油實現營業額1858.72億元,同比上升22.4%。凈利潤為526.88億元,同比大幅上升。更直觀的看,中海油去年每天收入為5.09億元,每日凈賺達到1.44億元。這相當于中海油的營業收入只有中石油的1/10,凈利潤卻相當。
實際上,2017年中海油就憑借暴增37.7倍的凈利潤“逆襲”。
中石油2017年報顯示,集團營業收入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4.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188.52%。相比之下,中海油2017年全年集團收入約1863.9億元,同比增長27.2%;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利潤為246.77億元,同比增長37.74倍。公告稱,凈利潤大幅增加主要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回暖,同時,公司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儲量降低成本帶來公司盈利增加。
中石化勘探業務巨虧百億
勘探是“三桶油”的上游環節。與前年一樣,中石化去年勘探業務經營依舊出現虧損。
在多種因素綜合之下,中石化2018年勘探業務經營虧損為101億元,不過,這一情況有所好轉,同比減少虧損人民幣358億元。剔除長期資產減值的影響,經營虧損為人民幣58億元。中石化在年報中稱,公司的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生產的絕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氣用于本公司煉油、化工業務,絕大部分天然氣及少部分原油外銷給其他客戶。
2018年,中石化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為2002億元,同比增長27.1%,主要歸因于原油、天然氣價格上漲以及天然氣、LNG業務規模擴大。2018年該事業部銷售原油3479萬噸,同比降低1.5%;銷售天然氣26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2%,銷售氣化LNG83.3億方,同比增長72.9%;銷售液態LNG285.6萬噸,同比增長25.1%。
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勘探業務為何虧損?中石化稱,2018年該事業部經營費用為人民幣2103億元,同比增長3.4%。主要歸因于原油價格上漲,資源稅、特別收益金等稅金同比增加人民幣28億元;職工費用同比增加人民幣24億元;LNG業務規模擴大以及采購價格上升,增加采購費用人民幣162億元等。
中石化為勘探業務花出經營費用2000多億,中海油的勘探業務費用則大幅增長。
早在去年2月,中海油就公布了2018年戰略展望,宣布其資本開支預算較2017年預算增加100億元,產量目標較2017年目標增加2000萬桶油當量。2017年,中海油的資本開支預算為600億元至700億元,預計實際開支為500億元。
在2018年年報中,中海油表示,作為一家從事勘探、開發、生產及銷售石油和天然氣的上游公司,公司致力于儲量和產量的增長,同時,公司將繼續通過與合作伙伴簽訂產品分成合同,以降低資本開支和勘探風險。
實際上,中海油的年報中多數費用已經上漲。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作業費用總額為242.51億元,海外的桶油作業費為64.5元╱桶油當量,較去年同期62.4元╱桶油當量相比上升了3.4%。公司勘探費用為129.24億元,比2017年的68.81億元增加了87.8%。中海油稱,這主要是北美某些勘探及評價資產未來開發的不確定性,導致本年計提減值準備53.87億元。
此外,2018年,銷售及行政管理費為72.86億元,比2017年的68.61億元增加了6.2%。公司桶油銷售及行政管理費用相應由2017年的15.15元╱桶油當量上漲至2018年的16.05元╱桶油當量,漲幅為5.9%。中海油稱,主要源于公司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帶來科研費用上升。
“三桶油”推行混改 中石化子公司或將擇機IPO
近年來,“三桶油”不斷推行混改。
在中石化方面,2014年2月19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宣布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2014年4月1日,中石化的銷售公司完成業務重組,中石化所屬油品銷售業務資產整體移交給銷售公司擁有、管理和控制。
到了2017年6月8日,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與寶利德控股集團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打造“易捷·澳托貓”汽車服務品牌,業務將涵蓋洗車、汽車美容等,而這也正是中石化混改落地的眾多項目之一。
今年3月14日,媒體報道稱,中石化總裁馬永生表示,經過5年時間,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擇機進行IPO。
在2018年報中,中石化提及公司在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取得實效,智能工廠、智能油氣田、智能加油站建設取得新進展,易派客、石化e貿、易捷等電商平臺快速發展。
中石油的混改同樣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5月12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在東部管道公司成立之后,公司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涉及的資產包括西氣東輸一、二線,評估后的凈資產為389.5億元。中石油稱,此舉的目的是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和融資結構,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的目的。
在2018年報中,中石油稱公司充分發揮集中調控優勢,增強調峰能力,科學組織油氣調運,確保業務鏈運行順暢。天然氣銷售大力開拓高端高效市場,開展差異化營銷,不斷增強區域銷售競爭力,積極開展線上競價交易,促進市場化價格形成。管網布局建設持續完善,撫錦成品油管道、云南成品油管道等工程建成投產。
公司稱,2018年,中石油銷售天然氣2167.54 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8.9%,其中國內銷售天然氣1595.53 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9.6%,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2018年末,本集團國內油氣管道總長度為8.35萬公里,其中:天然氣管道長度為 5.17萬公里,原油管道長度為2.00萬公里,成品油管道長度為1.17萬公里。
而2017年底,中海油推行混改的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也已經成立。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