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石化積極響應集團公司號召,加快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的研究開發。該公司僅用10天時間,就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關,實現了專用料的工業化生產。3月6日,該公司首次批量生產2噸專用料,為國內口罩生產增添力量。截至目前,生產狀況良好。
響應號召 啟動專用料研發
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是生產熔噴布的核心原料。熔噴無紡布是口罩的“心臟”,用于醫用口罩中間的過濾層,具有很好的過濾性、阻隔性、保溫性和吸附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國內疫情防控物資不斷告急,作為口罩生產的核心原材料——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也嚴重短缺,市場供不應求,原料價格也一路飆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迅速反應,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玉卓指出,“市場需要多少熔噴布,我們就生產多少熔噴布”。與此同時,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以建設“火神山”的速度,部署籌建了10條熔噴無紡布布生產線。
揚子石化高度重視,積極響應,2月26日,該公司立即決定實施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的生產開發。2月27日,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洪劍橋董事長來到研究院現場,果斷決策加快專用料的開發進程,并指揮協調研發工作。
該公司研究院迅速組建了熔噴料研發團隊,投入到熔噴布專用料的研發中。研究院塑料中心當仁不讓,接下“軍令狀”,承擔起開發熔噴料的重任,多名科研骨干立即投入到產品開發中。為了節約時間,塑料中心副主任林龍帶領科研人員直奔聚丙烯車間,手拉肩扛,取好試驗用基料,快馬加鞭開始研發工作。
日夜攻關 研發出小試產品
盡管揚子研究院具有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的生產技術儲備,但近年來隨著下游的技術進步,技術指標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短時間內,讓生產的聚丙烯熔噴料具備可紡性,并達到無紡布性能指標和衛生用品的安全標準,難度很大。
配方、加工工藝,產品質量等等,每一步的技術突破都不是簡單的活,在塑料中心主任刁品云的帶領下,他們硬是啃下了這些“硬骨頭”。10多個配方,72小時的小試研究,累計上千次的測試,從2月27日至2月29日,科研團隊扛下了硬活,經過幾天的反復試驗,形成了穩定的產品配方,生產出近200千克的小試產品,經測試,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了國家標準。
研發出小試產品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實現工業化生產才算成功。
在聚丙烯熔噴料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物料在雙螺桿擠出機中要完成原料加入、輸送、摻混、熔融、反應、脫揮、均化等諸多工藝過程。要選擇恰當的工藝參數,才能實現生產,揚子石化經驗空白,一切要靠研究摸索。
同時,揚子石化現有設備不具備生產條件,必須要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設備改造又是個大難題,設備供應商訂單多,疫情期間未完全復工,又是一大難關。
為此,揚子石化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方便設備采購等工作。
“趕緊聯系廠家,安排現場改造方案討論。” 揚子石化研究院副院長游忠林當機立斷進行工作安排。
“我們訂單太滿,現在沒有多余的螺桿芯軸。”設備供應商的回復讓刁品云心里冰涼。
一遍又一遍電話,好事多磨,憑著合作過的經歷,經過反復溝通,2月29日,供應商終于同意優先滿足揚子石化需要的芯軸等關鍵設備,約定3月10日前改造調試完畢,為快速具備生產條件搶得了先“機”。
爭分奪秒 實現工業化生產
塑料中心黨員楊文亮全程跟進設備改造,每天催辦設備供應商。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4日,供應商提前組織好改造器件,當天就安排人員來研究院安裝調試。
搶時間,搶進度,塑料中心研發團隊組織安裝、調整螺桿組合,優化配管……三天的工作量硬是一天就完成了。供應商師傅說:“你們真能拼!”這比預計的3月10日,提前6天完成了設備改造任務。
盡管設備已經改造成功,但是實現工業化生產還有很多難關。通常工藝條件下,專用料很難成型,且容易粘連、纏繞。要不斷優化調節溫度、壓力等多項工藝參數,才能改變聚丙烯的流變性能,便于擠出造粒。
為了優化工藝,在生產機組上尋找最佳條件,研發團隊從3月4日起,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連續3天加班加點,不辭辛苦。老黨員楊文亮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組織生產,超負荷工作不計得失,有時都顧不上吃飯,給徒弟們上了很好的現場黨課。青年黨員李夢雪勤奮好學,一刻都沒離開現場,及時記錄、調整參數、送樣,把自己武裝成了“女漢子”。青年科研骨干鮑光復、李建峰、袁小亮分工合作,優化技術方案,分析異常原因,總結技術數據,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疫情當前,重任在肩!經過緊張的開發和機組的升級改造,形成產品關鍵指標,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聚丙烯熔噴無紡布專用料的工業化試生產。
從2月26日到3月6日,僅僅10天時間,就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生產出了熔噴無紡布聚丙烯專用料。揚子石化以最快的速度、最敬業的精神,發揮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頂梁柱”作用,揚子研究院也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科研人員的擔當,助力疫情抗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