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過了2020年上半年,中國海油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國內油氣產量 “時間過半、產量任務超過半”。
各海域及陸地非常規油氣生產運行平穩——渤中19-6、陵水17-2等重點油氣生產項目按計劃推進;勘探發現捷報頻傳,惠州26-6有望成為珠江口盆地淺水區首個大中型凝析油氣田,墾利6-1發現標志著公司在萊北低凸起油氣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桶油成本在傳統降本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通過數字化轉型引領新一輪降本增效。
面對疫情防控、穩定經濟增長和應對低油價三重考驗,中國海油黨組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迎難而上,堅持發揮油氣上產“主力軍”、央企履行社會責任“先鋒隊”和國民經濟穩增長“穩定器”三大作用不放松,全面落實“六穩”、“六?!惫ぷ饕?,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各項工作穩健推進。
上半年中國海油國內產量同比增幅居首
油氣平穩運行,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在成本、效益、產量的重重壓力下,油氣增儲上產的目標如何保質保量完成?
中國海油黨組思路明確、目標堅定——深入貫徹落實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三大目標不動搖,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頂梁柱作用。
越是危機挑戰當前,越能檢驗能力、考驗擔當。中國海油不斷自我加壓,國內油氣增產目標一提再提。今年上半年,中國海油國內原油增量位列國內同行首位。
“堅持增儲上產目標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七年行動計劃’。”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把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作為重要議題、反復強調,要求全體干部員工勇挑重擔,切實履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責任,爭作油氣上產的“主力軍”。
穩住國內油氣增儲上產的上升勢頭,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油氣生產供應鏈、承包商員工就業等就有保障。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海上一線員工生命健康受到威脅,部分項目材料供應受阻中斷,海上急需設備無法按計劃運抵,承包商人員流動性大、安全管理風險高等,給油氣增儲上產帶來諸多挑戰。
各級黨組織主動承擔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責任,黨員帶頭落實防控舉措,堅守崗位,海上一線黨員紛紛遞交“請戰書”,自動申請延期倒班。春節期間,有近6萬名員工堅守一線,全力保障油氣生產供應。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中國海油復工復產不斷按下“快進鍵”。2月15日,來自南海西部的19名員工和承包商人員,作為春節后第一批倒班人員,經過14天集中醫學觀察后倒班出海。與此同時,在渤海、南海東部、東海,一線海油人整裝待發,投入海上緊張的油氣生產工作中。
在嚴格守住“零感染”目標的前提下,海油人在藍色國土奏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最強音,持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如何在困難、挑戰與機遇疊加的非常之時,化危為機,突破改革發展瓶頸?
中國海油以“1534”總體發展思路為統領,咬住年度生產經營目標不動搖,以海洋石油工業領域最有成效的工作,為堅決奪取“雙勝利”貢獻力量。
有限公司堅持眼睛向內,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為目標,優化設計方案,努力多增效益儲量,多拿效益產量,深挖老油田潛力,優質推動“七年行動計劃”。上半年,超計劃完成調整井的投產。
渤海油田全力推進穩產3000萬噸、上產4000萬噸。3月16日,有限公司宣布在渤海海域獲得墾利6-1大型發現,截至目前,墾利6-1油田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成為渤海萊州灣北部地區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遼東作業公司創造了連續10年穩產油氣超千萬噸的新紀錄,千億方級大氣田開發項目——渤中19-6凝析氣田試驗區開發項目全面按下快進鍵,氣田投產后,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提供更多的清潔能源保障。
在南海東部油田,上產2000萬噸的攻堅戰全面打響。惠州26-6發現開啟了“古近系+古潛山”的“雙古”立體勘探新局面,為老油區找到儲量接替的新方向。5月11日,我國首個自營整裝開發深水油田——流花16-2油田群鉆完井工程圓滿收官,比設計提前108.54天,提效達17%,為油田提前投產打下堅實基礎。
6月9日,位于南海西部海域的我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首口開發井順利完成作業,作業水深超過1200米,完鉆井深接近4200米,標志著氣田開發建設邁出重要一步。陸地建造“不斷檔”、海上鉆井“抓窗口”,作為南海西部油田推動實現上產2000萬方的重要一環,陵水17-2氣田預計于2021年投產,穩產十年,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
中聯公司堅持致密氣、煤層氣并舉,大力實施滾動勘探開發一體化,今年以來公司新投產井的達產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并在臨興氣田南部老氣區落實“盒8段”“甜點”富集區,獲得多口高產井,打破該層段長期以來的開發困局。
從海上到陸地,集團上下勠力同心,牢牢掌握增儲上產主動權,推進“七年行動計劃”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一切成本皆可控
今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保持低位運行,面對低油價沖擊,如何實現有效益的產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海油黨組把追求成本領先作為公司應對油價波動的重要抓手,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場要效益、向創新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
中國海油加大全員全流程的成本管控,降本目標一提再提。4月7日,集團公司召開“堅決打好應對低油價挑戰攻堅戰”工作部署視頻會,明確提出堅持年度國內油氣增產目標不動搖,年度投資壓減10%~15%,總成本降低不少于10%,通過推進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現降本50億元。
過好“緊日子”“苦日子”,才有“好日子”。各單位、各部門牢固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利用低油價倒逼機制,苦練內功。
歷經多年發展,石油行業基于傳統方式的降本空間縮小,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成為新一輪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有限公司認真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抓住“新基建”有利時機,完善智能油田頂層設計,積極推動智能化平臺、數字油田建設;加強技術創新力度,探索勘探開發新模式,動態優化調整勘探部署,為未來持續增儲上產奠定堅實基礎。
有限公司開發生產部牽頭成立“機采井大調查和降低故障率措施研究”項目組,攜手各分公司對2017~2019年故障井進行調查,歷時兩個多月,形成大數據臺賬,并結合實際提出針對性的綜合預防方案。此舉促使機采井故障率由2015年的13.2%下降到目前的8.2%,年節約修井作業費約2億元。
各所屬單位深入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細化降本增效措施,分解目標、層層壓實責任。渤海油田持續推動精細注水,油田生產時率保持在近98%的高水平,油井故障率同比下降1.1%。南海東部油田積極“牽手”智能化,在橫琴終端通過使用智能機器人對電氣設備進行全天候監控和檢測,提升巡檢時效。南海西部油田針對邊際油田創新提出“液壓舉升裝置+作業支持平臺”新修井模式,并成功應用到潿洲11-2B平臺修井作業,節約費用近300萬元。
專業服務公司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向技術服務型轉變。在流花16-2油田群、陵水17-2氣田等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強化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技術、作業模式創新等,實現提速降本增效。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從集團總部到所屬單位,從海上一線到車間班組,廣大干部員工信心滿滿,干勁十足,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擔當,堅決把降本提質增效的責任扛在肩上、落到實處,推動公司實現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