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國際商報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紓解加工貿易企業困難的重要部署,幫助企業應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沖擊,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聯合青島海關,在全國首創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新模式。
????“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注冊企業開展不同稅號下保稅油品混兌調和”,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的任務措施,也是青島自貿片區圍繞企業需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新模式允許兩種或兩種以上保稅原油(同一原產地或多個原產地)在保稅監管場所內進行物理混兌調和,以此滿足企業生產加工要求。該項業務對于促進我國原油進口、降低地煉企業成本、吸引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入駐具有明顯效果,對于提升我國保稅現貨原油市場競爭力,獲取更多世界原油市場份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從海關監管角度看,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涉及保稅物流管控、原產地認定、完稅價格審定、商品檢驗等多項海關監管制度集成創新,青島自貿片區在全國率先打通上述多個監管環節,實現關稅、企管、商檢等跨部門協同治理,并有效防控風險,為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開展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此舉在國內尚屬首例。
????據了解,煉廠從全球采購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根據不同的生產裝置和產品需求,先進行混兌調和。按照原來監管模式,我國地煉企業使用的多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混兌的原油,由于在國外混調,換小船中轉,導致運費提高,到岸原油價格增加,且地煉企業需要一次性繳納購買原油的關稅,增加了資金壓力。而實施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后,貿易商可采取訂單式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定制方案,為客戶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務,各煉化企業可根據實際生產訴求,小批量、多批次、多種類購買混兌原油。這既滿足了煉化企業生產不同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又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據測算,地煉企業采購成本可節省2.2元/噸,貿易商通過原油混兌可提升約20元/噸的效益。
????新模式得益于新的監管辦法。青島海關首次明確不同原產地的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后的原產地申報規則,創新采取“入區一次性準入檢驗+出區驗核放行”的方式,在確保保稅原油符合國家技術規范強制性要求的同時,為企業提供最大便利。同時,青島海關對保稅監管場所實施年度盤查,通過金關二期數據、油氣系統監控與實地抽查巡查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混兌調和業務全過程的數據、物流監控和安全管控,切實防范未辦結海關手續擅自入出庫風險。
????山東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集聚著40多家地煉和石化產業,總煉油能力1.65億噸,規上地煉企業煉油總能力占全國地煉煉油能力的61%、全國總煉油能力的18.5%。青島自貿片區根據不同煉廠的多樣化需求進行保稅混兌調和,今年1至10月份,油品混兌業務量已突破120萬噸。
????據介紹,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開展以來,吸引了俄羅斯石油、巴西國家石油、道達爾等世界原油巨頭企業紛紛在青島港建設“原油超市”。其中,英國石油公司已率先與山東港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預計首年度可實現原油混兌量約150萬噸。隨著政策落地,將會有更多原油通過這種方式通關入境并開展保稅混兌調和業務,可以吸引更多貿易商入駐青島自貿片區,激發市場集聚效能,提升青島及山東保稅現貨原油市場競爭力,帶動和實現油品貿易、金融、航運等為一體的全程物流供應鏈發展。下一步,青島自貿片區將進一步擴大保稅原油混兌業務規模,積極爭取保稅燃料油混兌等更多業務模式創新開拓,以便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共享發展契機,共度疫情難關。(馬剛 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