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國際油價漲勢強勁,全球多地庫存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維持減產、疫苗接種普及、需求持續反彈等因素都對油價上漲形成支撐。受此影響,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曾在2021年10月升至2014年以來的新高,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處在近3年來的高點。
市場普遍認為,國際油價上漲仍未結束。美國能源信息局(EIA)2021年12月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預計,2022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保持在當前平均70美元/桶附近。
需求端方面,盡管對奧密克戎毒株有所擔憂,但歐佩克仍提高了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歐佩克預計,2022年1月至3月,全球石油需求平均為9910萬桶/日,預計2022年全球原油消耗量平均為1.008億桶/日,與疫情前的2019年大致持平。
根據海灣合作委員會統計中心發布的報告,2021年海灣國家經濟預計增長3.1%,一舉扭轉2020年的下降頹勢,而綜合2022年原油產量的預期擴張、防疫措施管控放松和疫苗接種率日漸提高等因素,2022年海灣國家經濟預計增長2.7%,2023年有望達到3.6%。
世界頭號產油國沙特阿拉伯2021年12月公布了2022年財政預算,預計盈余將達90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240億美元),這將是沙特自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以來首次擺脫財政赤字。分析人士認為,這與油價上漲直接相關。
此外,科威特預計2021至2022財年財政預算將出現33億美元盈余;根據阿聯酋發布的未來五年平衡預算方案,2022年有望實現財政盈余;卡塔爾也傳遞出其在2022年度預算中將實現盈余的信號。(經濟參考報 閆婧)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