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已開發的油井‘不出力’,另一邊為了維持產量穩定,不斷投資打新井。”日前,勝利油田樁西采油廠廠長賀東旭對記者表示,這種靠投資維持產量的做法不可持續,也不符合油藏經營的理念,必須轉變方式,努力把已有油藏經營好、把成本降下來。
截至目前,勝利油田樁西采油廠油井開井率同比提高5.5%,水井開井率同比提高11.2%,增幅均列勝利油田第一,產量超計劃運行。
新思路打開新局面
勝利油田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市,是全國第二大油田,其下屬二級單位樁西采油廠位于河口區,距離市中心約70公里,生活配套設施落后,條件相對艱苦,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
樁西采油廠黨委書記劉博介紹,2020年底,樁西采油廠面臨“四大危機”:扭虧脫困壓力大,“十三五”末賬面盈虧平衡點高達65.74美元/桶;勘探空間受限,增量投入嚴重受限;原油產量體量小,需要增加經濟可采儲量;主業人員相對多,人均產量、人均管井數等與開發單位最優值存在較大差距。
不過,新思路打開新局面。“廣大職工圍繞區塊、井組井網完善,通過防砂、大修等措施恢復停產油井69口,油井開井率提高5.5%。”樁西采油廠采油管理一區經理孫偉介紹。
新政策推動新實踐
之前,樁西采油廠開井率只有50%,有一半的油水井處于停井狀態,這項指標在勝利油田所有開發單位中排在最后一名,而每年要投產新井約30口。
2021年上半年,受投資影響,樁西采油廠直到5月底才有一口新井投產,同比減少新井產量1.433萬噸,在前9個月僅投產6口油井。但如今,該廠盈虧平衡點較2021年初大幅降低,保持產量穩定,日產油量從2021年初313噸上升至目前366噸,綜合遞減下降17%。
“以往都是從生產角度認識油藏,更多地關注生產指標,比如自然遞減率、綜合含水率。現在更多地研究剩余油飽和度、剩余油分布,從更深層次去認識油藏。”賀東旭介紹,由于注水補充地層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當期成本,各采油管理區迫于經營壓力都顧慮重重。采油廠決定,采油管理區注水成本可以由采油廠先行墊付,且不予考核,等注水見效再由采油管理區還賬。
“各采油管理區沒有了巨額成本透支的顧慮,紛紛完善井網、恢復地層能量、控制含水率上升,從水驅狀況、停產停注井、低產低效單元等3個方面開展潛力調查,對油藏分類施策,促進存量油氣資源提質增效。”賀東旭說。
新模式煥發新活力
過去一年,孫偉一直為“打倒”加熱爐而不懈努力。孫偉所在的管理一區,擁有樁西采油廠三分之二的加熱爐。與其他單位不同的是,該管理區的加熱爐一年四季都在燒,該區塊所產原油含蠟高,凝固點高達40多攝氏度,一天要燒1萬多立方米天然氣。
“成本高了,效益就變少了,管理區是油藏經營責任主體,必須想方設法讓效益最大化。”孫偉介紹,他帶領職工用螺桿外輸泵、太陽能加熱等方式減少103臺加熱爐。如今不僅不需要買氣,每天還能外輸天然氣0.8萬立方米,降本同時還實現了創效。
據悉,樁西采油廠兩年間成本降至47.41美元/桶,提前實現了勝利油田下達的47.5美元/桶的虧損治理目標。
“開發了33年的‘老油田’,又煥發出新活力。”劉博表示,從巨額虧損到扭虧脫困,深究原因,最根本的是主動作為。過去更多的是把虧損歸結于低滲透油藏的客觀因素,而現在廣大職工開始探索一切可能性,推動油田降成本、提效益。(周懌)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