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當前的能源危機,主要與疫情導致油氣上游企業破產、投資減少導致供應不足、地緣政治事件引發國際金融資本炒作以及美國制裁等因素有關。隨著油價高企持續,油氣行業投資可能會恢復,產油國也可能增加產能,使能源供需重歸平衡。
去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多個國家紛紛解除封鎖,交通恢復正常,國際油氣需求激增。但是,原油供給尚未完全恢復,加上通貨膨脹和黑天鵝事件頻發,國際油價和天然氣價格屢屢創下新高。
在此背景下,多個國家近來紛紛到訪中東,試圖說服沙特和阿聯酋等歐佩克成員國增加產能,但遭到拒絕。
面對能源變局,歐佩克未來將如何應對?國際能源市場又將走向何方?
能源格局出現變化
目前,國際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疫情和碳中和潮流使油氣供應從過剩變為短缺,國際油氣市場從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能源地緣政治、美國制裁等因素,則導致國際油價波動劇烈。
總體來看,當前能源危機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影響。
第一,2020年疫情暴發后,各國采取的防控措施使全球油氣需求斷崖式下降,引發國際油氣價格暴跌。受疫情和低油價影響,美國能源企業被迫削減資本支出,擴大強制休假和裁員力度。能源行業股價暴跌,不少企業破產重組。美國頁巖氣的產能因此遭受巨大打擊,頁巖氣產業喪失了充當“國際能源體系機動生產者”的能力。
第二,在能源低價和商業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國際油氣行業新一輪投資受到抑制。全球油氣項目投產延遲、投資擱淺。一些國際油氣公司紛紛向新能源轉型。這導致疫情好轉后,油氣供應恢復緩慢,跟不上需求。
第三,全球范圍內的地緣政治動蕩加劇。2022年初,利比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土耳其等國相繼出現突發性供應中斷,收緊了市場供應。伊核問題久拖不決、沙特石油設施遭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爆發沖突等因素,使全球能源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第四,美國對能源出口國的制裁,使全球能源金融風險加劇。
盡管美國“頁巖革命”后,國內油氣出現井噴,但其開采成本仍高于傳統油氣開采。因此,低油價對美國頁巖油氣商是一種重要威脅。美國試圖通過美元匯率和信貸等金融手段,以及對能源出口國實施制裁,來減少國際原油市場上的供應量,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高油價。
歐佩克成員注重穩定
在“頁巖革命”和碳中和潮流的沖擊下,歐佩克影響力雖然在下降,但仍然是國際能源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歐佩克近幾年加強同非歐佩克國家之間的合作,形成“歐佩克+”機制,以擴大能源話語權。
目前,“歐佩克+”機制的成員主要包括歐佩克成員國以及哈薩克斯坦、阿曼、阿塞拜疆、巴林、文萊、赤道幾內亞、馬來西亞、墨西哥、蘇丹和南蘇丹等國。“歐佩克+”各國石油總儲量約占全球總儲量的81.7%,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9%,若這一機制能長期化、固定化,將顯著增強其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沖突爆發之后,美國和英國等國相繼宣布禁止進口石油,德國政府也暫停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審批程序。受此影響,歐盟石油、天然氣價格飆升,政府承壓增大。面對能源危機,歐美各國紛紛把目標對準了歐佩克。
3月16日,英國首相約翰遜閃電訪問了沙特和阿聯酋,呼吁兩國增產石油。3月19日至20日,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訪問卡塔爾和阿聯酋,尋求與兩國加強能源合作,包括卡塔爾向德國出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3月19日至20日,韓國國務總理金富謙也到訪卡塔爾,與卡塔爾首相兼內政大臣哈立德舉行會談,重點就擴大能源合作進行討論。
此外,美國代表團近日還突訪委內瑞拉,商討能源安全問題,并提出進口委內瑞拉原油。作為交換,美國可能放松對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但雙方談判進展并不順利。
在“歐佩克+”諸多成員國中,阿聯酋內部對增產存在分歧。阿聯酋駐美國大使奧泰巴此前曾表示,該國支持更大幅度的增產,并將鼓勵“歐佩克+”考慮提高產量,以填補因沖突造成的供應缺口。
但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3月29日表示,“歐佩克+”的宗旨是穩定市場,“我們不搞政治”。他還表示,原油產能目前無可替代,該國會一直是“歐佩克+”的一員。
沙特方面也拒絕按照歐美意愿增加產能。不過沙特國有石油巨頭沙特阿美早前承諾,今年將增加投資約50%。
未來可能重返平衡
上面的分析已經表明,此次能源危機主要是疫情導致油氣上游企業破產、投資減少導致供應不足、地緣政治事件引發國際金融資本炒作以及美國制裁等因素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能源短缺。
展望未來,國際能源格局仍將受疫情、地緣政治、能源供需方、國際金融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隨著原油價格進入100美元/桶以上,投資不足的現象將會得到糾正,美國頁巖氣新的產能將會被激發,歐佩克成員國為爭奪市場份額,也會或明或暗地增產。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國際能源供應重返平衡。
(工人日報 作者潛旭明 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能源研究項目主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