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4月22日電 (記者 張金川)作為國家發改委唯一確認的大陸臺灣石化產業園區,福建省漳州市古雷開發區已進入重大項目加速落地、重要產業加速集聚、產業效益加速提升的新階段,福建也正加快古雷石化基地開放開發,推動兩岸石化產業融合發展。
古雷開發區地處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福建省石化產業“兩基地一專區”的重點建設區域,在國家石化產業發展布局、承接臺灣石化產業轉移、福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目前,古雷石化基地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芳烴-聚酯”“烯烴-塑料”兩條千億能級的產業鏈。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古雷開發區已投產、在建、已簽約、重點在談產業項目共52個,總投產3225.2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產值約4152.73億元,年稅收約369.34億元。
為進一步支持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加快開發建設,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通知,將把古雷開發區規劃建設成技術領先、安全環保、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綠色生態石化產業基地。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福建支持古雷石化基地在兩岸產業融合領域開展更多具有重大改革意義的創新探索,為臺資企業落地建設和轉型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古雷具有對臺特殊優勢,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重要的橋頭堡和試驗田。古雷開發區相關負責人稱,古雷發展上游大型煉化項目的條件優越,也具備中下游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空間、資源和配套,完全有優勢和條件引入臺資合作發展上游產業以及引進臺灣中下游高端精細化工等項目,擔負起承接臺灣石化產業整體轉移的職責使命。
該負責人還表示,對于臺灣石化產業資本而言,與古雷石化產業融合發展不但能夠解決原料問題,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擺脫臺灣中油和臺塑石化的制約,更能貼近全球最大的石化產品市場。
多位在閩臺商受訪時認為,加快推動閩臺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是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必然選擇,雙方合作將進一步延伸現有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帶動效應,為福建省石化下游電子、紡織、新材料、塑料、鞋服等一系列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從而提高福建省石化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競爭。
4月21日,中菲“兩國雙園”園區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辦。包括古雷開發區在內的三個園區與菲律賓巴丹省菲中經濟合作產業園簽署共建中菲“兩國雙園”合作諒解備忘錄。
菲律賓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沿線國家,漳州市與菲律賓經貿合作歷史悠久、交流頻繁、發展態勢良好。漳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稱,古雷開發區與菲律賓巴丹省菲中經濟合作產業園結成友好合作園區,雙方將積極推動“兩國雙園”合作模式上升為兩國之間經貿合作示范新平臺,努力為雙方園區合作創造一流的投資貿易營商環境。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