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烴加工智慧課堂和安特威大講堂聯合主辦的“2022年百人專家團公益講座院士論壇暨課程發布會”在京舉行并在線上同步直播。據了解,該講座是由多位院士專家和百余名行業領軍人士聯袂參與、多家知名企業支持的一項公益活動。
此次講座活動由中科智化(北京)烴加工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烴加工協作組)、蘇州安特威工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8家業內知名企業共同組織籌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永康、金涌、蹇錫高、劉中民等領銜參與,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海斌、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長葛少輝、中國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長杜艷澤、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魏飛等14人組成核心專家組,100多名行業領軍人士組成百人專家團,輪流開展技術講座。
講座內容覆蓋煉油、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及生物質化工等領域,涉及碳捕集、儲能和利用,烴加工過程系統和公用工程優化,以及氫能轉化等多項技術。據了解,此次講座活動是公益活動,相關課程將通過烴加工智慧課堂和安特威大講堂等平臺播出,不收取費用。
烴加工協作組組長趙金立指出,當前,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為原料的煉油、石化、煤化工企業面臨三重困惑:一是既要遵循“雙控”“雙碳”等新的政策導向,又要面對以光伏、風電、綠氫為代表的新能源的市場擠壓,還要承擔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社會能源需求的重大責任,如何在三者交疊中把握前進的方向?二是當企業推進綠色發展、安全發展、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時,如何在自我否定、自我創新中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之路?三是在開發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的高附加值產品時,如何解決技術研發中的創新難題?
“開展公益講座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釋疑解惑。”趙金立說。一是幫助企業了解全球能源領域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正確理解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政策導向,順勢而為,找準航向,選好路徑;二是探討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油、煤、化高質量發展路徑及內涵,推動技術耦合、產業融合創新;三是介紹來自科研、設計、生產一線的科技人員的創新成果和行業技術創新動向。
蘇州安特威工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文川表示,希望將百人專家團公益講座打造成行業內一站式高端交流平臺,并愿同更多企業攜手,加速推進部分關鍵工業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生產。
烴加工協作組副組長張國生介紹了活動籌辦過程和推進計劃,烴加工協作組秘書長王志剛為到場的專家們頒發了聘書。發布會結束后,金涌、蹇錫高、劉中民等3位院士進行了首輪授課。(李東周 趙欣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