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的今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雙管齊下才是提升能源保障水平的重要選擇。
在我國能源供應中,煤炭基本可以實現自給,但油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73%和45%。原油消費主要用于成品油生產,是主要交通能源。我國目前千人汽車擁有量為150輛,與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持續推進,汽車消費規模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在此形勢下,加快電動汽車、氫能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發展,以及替代燃油車是降低交通石油需求、減輕能源供應壓力的重要途徑。
近中期交通電氣化替代石油需求有限,能源安全問題依然需要高度關注。交通能源電力替代是降低石油需求強度、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提升能源安全水平的現實途徑,但替代是漸進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力爭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20%;提出通過15年的持續努力,實現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建立國際品牌,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全面發展成熟需要15~20年,近中期交通能源仍以石油為主。部分機構預測,我國石油需求2030年前后達峰,達峰需求為7億~8億噸/年,而2030年國內供應能力應為2億噸/年,所以較長時間內石油需求還需依靠海外市場,供應面臨不確定風險。
當前國內油氣田資源條件逐漸變差,勘探方面,新區新層系資源條件復雜,技術難度大,深水、深層、非常規領域油氣勘探開發成為下一階段重點;開發方面,老油田相繼進入中后期,增儲穩產面臨新挑戰。勘探開發步入新階段,資源條件復雜對油氣行業技術創新與經營水平提出新要求。
此外,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油氣投資削減導致供應能力下降。2021年發生的極端天氣導致歐洲氣荒和全球能源短缺,之后歐洲各國調整能源政策,能源保供適度回歸化石能源,并加大從全球“搶油搶氣”力度,加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2022年,地緣政治事件頻發引發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變化及油氣價格上揚,也給我國海外油氣資源的獲取帶來新挑戰。
繼續推進“七年行動計劃”,確保國內油氣產量穩中有升。特別需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聚焦老油氣田增儲上產及新區勘探;做好“常非結合”,加大頁巖油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力度,實現資源戰略接替,為今后國內油氣自給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調整海外油氣項目投資布局,穩定海外權益油氣產量,與國內產量基本持平。優化油氣供應鏈結構,繼續大力推進石油儲備及儲氣庫建設,完善產供儲銷產業鏈。
基于世界能源格局深層次改變的現實,按照國家統籌規劃做好相應工作。油氣行業應依托“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實施,加大對中東、非洲油氣投資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在未來全球油氣供應中的主動性,為油氣進口保障奠定基礎;優化天然氣貿易進口多元化布局,建立穩定的天然氣出口長協貿易合作,在復雜多變的格局中保障我國油氣需求。
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持續提升石油替代能力。首先,加大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源整合力度,推動車企優勢資源互補,形成規模優勢以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降低新能源汽車生產使用成本。其次,加快推進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鞏固我國在動力電池產業鏈方面的比較優勢,為國內電動汽車產業對外合作奠定基礎;加強集關鍵材料生產、電池模組裝備、鋰電開發制造、電池回收再利用于一體的產業集群規劃建設。再次,切實落實《規劃》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充換電設施服務配套體系,加大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攻關力度,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對外開放合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推廣創造更有利條件。(羅佐縣)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