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月15日電 自貿區(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中國參與國際油氣競爭的代表,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如何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
近日,在浙江省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以一名新晉“油氣玩家”身份進入全球燃供市場的浙江自貿區競逐全球,必須破題多重成長煩惱。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貿區在舟山掛牌成立。圍繞油氣全產業鏈建設,其走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改革探索道路,實現從“不產一滴油”到初步形成“萬億級油氣產業格局”的跨越。
2020年,浙江自貿區實現賦權擴區,并明確了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新型國際貿易中心等“五大功能定位”。
浙江省人大代表、舟山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明超注意到,近年來,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宕起伏,特別是金屬礦石價格持續上漲,對中國大宗物資穩定供應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更加嚴峻的挑戰。
張明超表示,近年來,中國利用自貿區為重要平臺,探索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但在石油等大宗商品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等改革創新和制度型探索方面還存在著大宗商品儲備缺乏市場運作手段、進出口貿易仍實施許可證準入制度、交易制度未充分接軌國際規則等問題。
張明超建議,浙江自貿區爭取更加開放的通關監管政策,構建新型大宗商品投資貿易自由化制度,“在舟山相關島嶼設立大宗商品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行‘一線完全放開、二線有序管理’的通關監管政策。”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吳燕平表示,當前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已實現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接軌,但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主要參考國際原油價格,對標“建設中國統一大市場”仍存在無法充分反映成品油市場的供需關系、不利于發揮中國市場的價格話語權等不足。
吳燕平建議以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為試點平臺,探索柴油線上交易價格市場化,在國際油價處于40美元至130美元之間時,以線上交易產生成品油市場化價格,不受成品油價格機制中的批發最高價格限制,后期在柴油線上交易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增加試點區域。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儲運事業部金塘港口和儲運項目部項目經理李瑋瑋表示,目前中國高端化、綠色化、功能化新材料產品仍然欠缺,石化基地內化工產品加工深度和產業鏈延伸不夠,集聚效應和龍頭帶動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建議支持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三期工程建設。”李瑋瑋希望通過該工程的建設形成“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碳排放強度低”的綠色生產模式,成為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的最重要支撐和載體。(林波)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