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從中國海油獲悉,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10日完成遠程遙控生產改造與調試工作,具備在臺風期間保持連續安全穩定生產能力,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每年可增加天然氣產量供應超6000萬立方米,可供47萬家庭用一年。
“深海一號”能源站。謝集瀟 攝
“深海一號”大氣田位于海南島東南海域,最大作業水深超過1500米,運營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年產氣量達30億立方米。氣田自2021年6月投產至今累計產氣超45億立方米,外輸凝析油超45萬立方米,自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超深水氣田運維技術體系,實現了超深水氣田投產后快速達產并保持高產穩產。
“目前‘深海一號’的生產處理設備經過精心調試已達到最佳運行狀態,氣田穩產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夏秋季節多發的臺風。”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業公司總經理李勁松表示,中國海油把“深海一號”定位為華南地區“由海向陸”保供的主力氣田,在氣田投產后投入技術力量實施臺風模式改造,以期最大限度減小因臺風關停對下游用戶的影響。
“深海一號”氣田維修人員檢查“深海一號”能源站的通信設備。周宇 攝
據李勁松介紹,在裝備改造升級過程中,中國海油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確定了平臺抗風暴吃水安全范圍等關鍵指標和涉及超過270套相關設備的改造調試方案,推動建設“深海一號”陸上操控中心等配套設施,成功實施了遠程監控測試和惡劣海況條件下的遙控生產測試,使“深海一號”具備了遠程遙控生產能力,每年可增加天然氣產量供應超6000萬立方米,可供47萬家庭用一年。
“深海一號”能源站上的防爆履帶式智能巡檢機器人。周宇 攝
“在實施遠程遙控生產改造的同時,‘深海一號’同步開展多種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探索,努力建設超深水智能氣田。”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力介紹,通過建立超深水氣田的數字孿生模型,技術專家在基地生產運營中心便可了解“深海一號”運行狀態,對設備故障進行遠程診斷;通過升級聲光探測智能監控設備,“深海一號”建立了覆蓋水上和水下的立體安防系統;依托5G在工業物聯網上的應用,平臺各種設備可以實現互通互聯,現場操作人員通過5G智能移動終端就能實時掌控能源站的運行狀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