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主要跨國化企紛紛公布第一季度財報,業績喜憂參半,商業環境仍充滿挑戰,需求依然疲軟。但他們認為,今年開局好于預期,市場保持長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年展望保持不變。
市場疲軟但開局超預期
第一季度,跨國化企的普遍反饋是,雖然財務報告的指標較去年同期下滑,但實際業績仍超過了公司自身和市場分析機構的預期。
科思創宣布,受銷量和銷售價格下滑影響,該集團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20.1%,至37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受銷量和利潤率下降影響,同比降低64.5%,至2.86億歐元,遠超公司和市場預期。科思創財報稱,此前預計第一季度EBITDA為1億~1.5億歐元,分析師預測為1.58億歐元,而實際達到2.86億歐元。
科萊恩第一季度因7%的銷量和業務組合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導致EBITDA下降24%,至1.67億瑞士法郎,EBITDA利潤率為13.9%。但科萊恩首席執行官康睿德認為:“科萊恩在第一季度宏觀經濟的逆境中仍然取得了堅韌的營收結果,經受住了當前的全球經濟逆風。”他說,這些都源于公司最近幾個季度所采取的強有力的定價政策,以及實施的新的組織模式,從結構上改善了企業的產品組合,以致公司的現金增值在2023年前3個月繼續保持積極勢頭。他強調:“雖然與經濟環境相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依然存在,但科萊恩對全年的預期仍保持不變。”
其他主要企業方面,第一季度,陶氏出現凈虧損;伊士曼銷售收入同比下滑11%;SABIC凈利潤環比增長124%;索爾維實現2.94億歐元凈價收益,凈銷售額內生式同比增長2.0%,至32億歐元。
堅定推動可持續業務
目前,主要跨國化企都在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相關業務。隨著2023年的開局好于預期,企業高管表示,該發展方向將堅定繼續。
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認為:“科思創2023年開局好于預期,清楚地表明集團的‘可持續未來’戰略正在產生切實影響。科思創將繼續堅定聚焦可持續增長,與客戶成功合作,提升效率,不斷向實現全面循環愿景邁進。”
作為“可持續未來”戰略的一部分,施樂文表示,科思創聚焦質量平衡產品的使用,越來越多的生產基地已獲得國際公認的可持續標準認證。此外,科思創攜手合作伙伴成功完成PUReSmart項目。作為歐盟資助的研究項目,PUReSmart旨在證明以化學方式回收聚氨酯軟泡是切實可行的。如今,科思創正牽手廢棄物管理行業的合作伙伴,推動這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并將其用于工業用途。
陶氏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表示:“雖然陶氏第一季度凈銷售額同比下降22%,所有運營板塊均有下滑,但垂直市場保持長期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陶氏正在推進‘脫碳和增長’和‘變廢為寶’兩大戰略,從而在整個經濟周期中將公司的基本收益狀況提高30億美元。”
康睿德表示,科萊恩2022年所實施的幾個轉向低排放原材料的項目,對2023年第一季度產生了積極影響,并將繼續給集團帶來效益。該公司收購的美國凹凸棒石業務生產基地、羅馬尼亞的sunliquid生物乙醇工廠等將會使2023年全年的排放量低于上一年。科萊恩正在通過產品組合的可持續性和創新性來引領集團發展。
加強中企合作增強市場后勁
雖然第一季度市場疲軟,跨國化企仍看好市場前景,并通過加大與中國本地企業的合作力度,實現全年展望。
近期,陶氏與上海海優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聚烯烴彈性體(POE)在汽車材料市場的發展。雙方建立長期和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整合雙方市場、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據了解,全球POE主要生產商包括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學、SABIC、韓國LG化學和北歐化工等。其中,陶氏POE年產能居世界首位,達到76萬噸。
索爾維與廣西華誼氯堿化工有限公司也已正式簽訂許可協議,為廣西氯堿提供高產率的過氧化氫技術、完整的工藝設計方案與專業的操作技術指導。索爾維表示,憑借索爾維授予的技術許可,廣西氯堿將在廣西欽州建設并運營一家過氧化氫大型工廠,用于支持其年產30萬噸環氧丙烷生產項目與其他現場裝置,并在工廠投產后承購過氧化氫。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索爾維過氧化氫業務在中國,尤其是在華南地區的戰略發展。(中國化工報 陳啟德)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