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五屆天然氣地球科學論壇在福建泉州召開。孫虹 攝
中新網泉州5月23日電 (記者 孫虹)以“天然氣地球科學與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第五屆天然氣地球科學論壇23日在福建泉州召開。來自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高等院校等近60家單位、220多人與會,共話近年來天然氣地球科學領域新形勢、新成果和新技術。
此次論壇由著名天然氣地質學家和地球化學家戴金星院士擔任學委會和組委會主席。“天然氣是人類實現向低碳、無碳能源轉型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過渡能源,特別當前形勢下,發展天然氣能源意義更加重大。”戴金星表示,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天然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力度,在天然氣產量、探明地質儲量、頁巖氣勘探開發和天然氣長輸管道的建設上,均取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成績斐然,在保障國家天然氣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天,戴金星院士作題為“中國天然氣資源潛力與‘十四五’天然氣工業發展前景”的報告。報告指出,“十四五”以來天然氣增產增儲強勁。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天然氣產量超2201億立方米,連續第6年年增產量超百億立方米;2023年資201井發現筇竹寺組新的商業性頁巖氣層系,日產氣高達73.88萬立方米,“深地一號”躍進3-3井開鉆和順北油氣田新油氣帶的發現,以及一季度以長慶油田為代表的我國油氣產量再次創新高,都為今年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開了個好頭;“十四五”是我國天然氣工業大發展時期,2025年我國將成為年產氣量達2500億立方米級的產氣大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天然氣地球科學論壇”由戴金星院士等學者于2014年發起,旨在提供自由和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激發高水平科學和技術成果產出,促進我國天然氣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等學科創新發展及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天然氣地球科學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為相關學術團體搭建交流平臺,有效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已成為本領域重要的品牌學術會議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