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海報 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 提供
6月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發改委獲悉,為更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2023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科學論壇將于6月1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本次論壇將匯聚全球頂尖智腦,圍繞“科學引領綠色變革,攜手走向碳中和”主題展開探討,分享和交流低碳能源和循環經濟發展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變革性技術等,旨在推動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加快全球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科學指引和創新動力。
論壇已邀請到2019年沃爾夫化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機化學冠名主席約翰·哈特維希(John Hartwig),2018年埃尼前沿能源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島昭(Akira Fujishima),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創始人瞿曉鏵(Shawn Qu)等近20位世界頂尖科學獎項得主、中國兩院院士、海外院士、專家學者和各界嘉賓出席。
根據議程,曾先后培養了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藤島昭教授將在論壇中介紹他在“太陽能制氫與二氧化碳減排”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被譽為“光催化之父”的藤島昭專注于光催化研究,基于“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而生的太陽能光催化技術有望為解決清潔能源生產、去污治理和二氧化碳轉化提供可行途徑,也是當前國際能源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
全球每年新生產的塑料高達5000億磅,然而只有10%被回收利用,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享譽全球的美國化學家哈特維希教授專程從美國來滬,分享可循環、可回收塑料領域的變革性技術。哈特維希教授在胺化反應(Buchwald–Hartwig amination)、碳氫鍵官能化、聚合物催化設計等領域都取得過非凡成就,他將在論壇上發表“更具循環性的塑料經濟”報告,重點介紹其團隊已研發出的新型聚乙烯塑料降解工藝,可將塑料回收率提高到80%。
本次論壇還將聚集產學研界的領軍人物,探討低碳循環發展的技術前景,以及科學家、企業家的角色與擔當。院士瞿曉鏵將作為光伏領域科學家和全球影響力企業家代表,分享關于特高壓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思考,以及關于如何推動能源系統實現脫碳的洞見。
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將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產品與成果展示,旨在搭建碳中和全產業鏈各類主體對接交流的平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博覽會由系列論壇、主題展覽和貿易對接活動三部分組成,展覽規模近10萬平方米,邀請到國內外近600家知名企業積極參展,預計超10萬人次觀眾前來參觀。(記者 俞凱 蔣樂來)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