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據預測,至2025年底,國內地熱發電裝機量將突破100兆瓦。”近日,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首席專家劉金俠在“媒體走進中國地熱”采訪團媒體溝通會上如是說。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雙碳”進程加速推進,清潔能源應用迅速擴張。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應用突飛猛進的同時,能源行業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六大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地熱能。
劉金俠表示,我國地熱能資源量約占全球六分之一,目前主要以水熱型地熱的直接利用為主,包括地源熱泵、地熱供暖、溫泉洗浴等方式。與此同時,我國適于地熱發電的高溫水熱型地熱能和干熱巖等資源儲量也非常充沛,尤其是干熱巖資源潛力巨大,3~10千米深度干熱巖資源儲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有望成為戰略性接替能源。
“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熱能的優勢在于穩定性極高,不像太陽能和風能會受季節、氣候、晝夜等自然條件影響,可以提供不間斷的電力供應,年平均利用率可達98%,是太陽能和風能的5~8倍。”談及地熱發電的優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院長、地熱能科學技術(大理)研究院院長張大偉表示,地熱電站年平均運行時間在8000小時以上,雖然早期投資較高,但運行費用極低,也不存在燃料成本,未來商業價值非常可觀。
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鄧壯則指出,由于地熱發電的高穩定性,在世界上地熱能開發應用比較好的國家,地熱能常被用作基荷電力能源,相關市場也在迅速擴張。據地熱能領域信息服務商ThinkGeoEnergy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1.6萬兆瓦,較2021年增加286兆瓦。據他介紹,地熱能發電技術正向碳排放“雙控”、綠色化、規模化轉型。同時,地熱發電產業還呈現出與其他產業聯合的發展趨勢,發電后的中低溫資源可結合地方特點給工業制造、農業種植等供暖,能源有效利用效率可超過50%。
“地熱能的開發不僅能提供零碳、潔凈、可持續開發的綠色能源,降低我們當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還能為大氣治理和‘雙碳’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貢獻。”劉金俠說。(中國化工報 靳雅潔)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