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9月15日,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在京召開。全球地熱合作論壇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活動,于當天下午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來自全球的12位嘉賓共同分享最新地熱應用實踐,探討地熱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為推動世界地熱產業發展提供思路。
埃塞俄比亞礦業部國務部長普克致辭。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家交往與伙伴關系主任戈努爾,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地熱公司代表奧德利亞西雅,貝克休斯副總裁梅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鄒才能分別作報告。國際地熱協會主席布洛格,地熱上升協會執行董事瓊斯出席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能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郭旭升主持論壇。
埃塞俄比亞礦業部國務部長普克表示,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地熱潛力巨大的國家之一,目前已確定超過22個地區擁有適合發電的地熱資源,地熱發電總潛力超過1萬兆瓦。最近埃塞俄比亞啟動了《氣候韌性綠色經濟戰略》,旨在保護國家免受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同時建設綠色經濟。地熱開發將在建設綠色經濟中發揮作用,已被納入埃塞俄比亞建設總體規劃,計劃到2035年開發超2000兆瓦、到2037年5000兆瓦的地熱發電。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國家交往與伙伴關系主任戈努爾表示,全球地熱聯盟誕生于2015年,共有55個成員國,還有59個合作伙伴國,該聯盟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30年地熱發電裝機容量比2014年增長5倍,同期地熱利用率增長2倍。地熱能可以為地區能源網絡提供清潔能源,包括地熱供暖和制冷網絡的建立,這是地熱能直接應用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可再生能源署將繼續推動地熱產業的推廣,比如,加強與油氣等能源行業的合作,地熱和綠氫的耦合發展,礦物回收等,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項目都能夠有機會來開發地熱。
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地熱公司代表奧德利亞西雅表示,目前印度尼西亞87%的電力需求來自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在這樣的電力需求下,地熱整體的潛力還未被開發出來。地熱發電的成本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需要在建設階段大幅擴能,更好從規模經濟中獲取價值。未來,他們將在已有項目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的項目、優化相關技術,更好發展可再生能源及地熱能,發揮其重要的戰略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表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進程,地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必然趨勢,也是必然選擇。地熱產業是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氣行業發展地熱具有先天優勢,中國石油“十四五”重點布局了東北用能替代示范區、京津冀清潔供暖示范區、長三角采暖制冷示范區三大示范區。去年已開發中淺層地熱達2500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將突破4000萬平方米。
論壇還邀請來自薩爾瓦多、肯尼亞、法國、冰島、土耳其和德國等國家的嘉賓進行了五洲地熱對話。其中,法國代表布洛格表示,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會使用地熱來進行奧運村里相關建筑的制冷和供暖,目前,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比較支持地熱產業發展,我們希望能夠構建一個地熱價值鏈、讓歐洲在這方面領先世界。土耳其代表表示,土耳其啟動了一項關于溫室氣體的中期規劃,項目用地熱能為溫室供暖,此外土耳其有很多的糧食生產都是由地熱能驅動的,不久以后有望實現過去產量的3-4倍。(張佳興 林佳欣)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