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慶祝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八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協會向超威集團副董事長周龍瑞授予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最高獎——普蘭特獎,他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個獲此殊榮者。
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普蘭特獎是行業最高獎,旨在表彰為行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將這份“獨一無二”的獎項授予周龍瑞副董事長,就是表彰其對行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是對周龍瑞專業專注的激勵,更是對他始終如一、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國精品的褒獎。
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終身成就獎、中國電池行業終身貢獻企業家、中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工作“終身成就獎”、《蓄電池》雜志終身成就獎……在他浸潤蓄電池行業的39載中,一系列獎項記錄著他的每一步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奮斗歷程。在他的引領下,超威集團實現了夢幻般的增長,從一個家庭式小作坊成長為擁有2萬名員工、在全球擁有數十家子分公司、綜合實力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6位的香港上市公司。
回眸周龍瑞躬耕行業之歷程,專一始終隨行,創新始終隨行,他也由此成為超威乃至動力電池行業“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
心無旁騖,專注于“技術領先”
在他的眼里,創新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靈魂。因此,自1979年從事鉛酸蓄電池的研發、生產和管理后,他始終堅持技術領先的戰略,心無旁騖,專注于新技術的研發,不僅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讓超威的技術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1997年,電動自行車在我國剛起步,周龍瑞就傾注全力參與到這個新概念作品的研制、生產、改進和創新中,特別是對電動自行車核心部件——動力鉛酸蓄電池進行了堅持不懈的研究和大膽的突破創新,在產品結構設計、生產工藝、板柵合金、膠體電解液的配方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他連續撰寫了《電動自行車用密封鉛酸蓄電池的設計與生產》、《電動自行車用閥控鉛酸蓄電池充電方式的探討》、《電動自行車用密封鉛蓄電池的研究》、《電動助力車用閥控式鉛酸蓄電池生產過程的的控制》、《電動道路車輛用閥控式膠體鉛酸蓄電池(3DM180)的研制》等一批珍貴的學術論文,為行業提供了可實現性的實踐文獻,見證了電動自行車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歷史。
2001年,他帶領技術攻關小組歷經無數次的反復試驗,最終成功地將納米膠體技術應用于蓄電池制造中,有效地提高了蓄電池綜合性能指標,利用該項技術成果的電動助力車用鉛酸(膠體)蓄電池,循環壽命達600多次,超過行業標準近一倍。該項目產品先后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的喜人現象,成為推動集團高速發展的主導產品,使集團迅速成長為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位的蓄電池龍頭企業。
獲得成功后,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行、潛心研發。2003年,他親自掛帥,帶領技術團隊開展無鎘內化成工藝研發。2006年,他對研發思路和成果進行了整理,并在《蓄電池》雜志上發表了《電動車電池內化成工藝研究》一文。經求證,這是中國最早有關于無鎘內化成工藝的學術論文。2009年,經過6年多的艱苦研發,超威無鎘內化成工藝收獲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經測算,該工藝與傳統外化成工藝相比減少用水90%、節電25.8%、降低成本15%。2012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的《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明確提出:采用落后工藝和含鎘超過0.002%的電池企業應于2013年底進行淘汰。前瞻的無鎘內化成工藝讓超威率先獲得了“綠色通行證”。
2009年,智能型電動車用鉛酸蓄電池通過升級驗收,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4年,超威與北京化工大學合作的原子經濟法鉛回收工藝通過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五位院士鑒定,認為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16年,超威黑金高能量電池研發成功,超威由此成為全球首個將石墨烯應用于電池合金材料的企業……截至目前,集團先后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80多項,擁有授權專利1278件,其中發明專利23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7項,并取得目前行業唯一的中國專利金獎、中華寶鋼環境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等榮譽。
獨具慧眼,相得“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為超威集團的副董事長,他還兼任集團技術委員會主任。他不僅要對整個集團的技術路線負責,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也成了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他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不拘一格的管理理念,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專家和技術能手,為超威打造了“老中青”協調搭配的科技人才梯隊結構,為超威搶占行業競爭制高點,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偉大的公司提供了人才支撐。據不完全統計,他引進和培養了各類技術人才不下100人,并深受技術人員的愛戴,被他們親切地稱為“周老”。
集團研發中心首席專家劉孝偉,來超威前是四川一家電池廠的技術員,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聆聽了周龍瑞的學術報告,被其的儒雅、學識所吸引,然后就一直跟蹤他的學術論文、成果以及企業的情況。
時間回溯到2000年,劉孝偉覺得在內地技術無法施展,于是下定決心出來闖闖。劉孝偉寫了一封自薦信給周龍瑞,并附上論文。不久,周龍瑞回了電話,并讓他加入公司。
來到超威后的劉孝偉如魚得水,他跟著周龍瑞全身心投入到蓄電池產品的研發工作中去。在周龍瑞的指導下,劉孝偉和團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題,取得了多項省、國家級研發成果。漸漸地,他也成長為教授級高工,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并擁有個人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43項,發表論文13篇,專著1部。
和劉孝偉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趙文超。他是天津南開大學知名電化學教授朱松然的弟子,來超威之前已在國內蓄電池領域廣為人知。1999年,在上海舉行的蓄電池展會上,周龍瑞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渾身充滿干勁的年輕人。兩人天南地北一通神聊,成了“忘年之交”。在經過多次的交流后,2007年初,趙文超正式加入超威集團任技術總監。如今,作為超威集團研發中心首席專家,趙文超正不遺余力地為公司培養后備科技人才,包括高級工程師4人,中級工程師20余人。
2004年,廈門大學教授陳體銜的扎根加盟則是周龍瑞引進人才方面又一大成果。陳體銜是我國較早從事電池研究、教學與產品生產相結合的電化學專家。在他從事電化學研究、教學工作的50多年里,為我國電池產業的發展和進步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學教授扎根企業,通過“產學研”三位一體模式,加速企業人才培養,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這在當時,是一個超前的新舉措。
成果斐然,博得滿堂彩
基于39年的辛勤付出,他也收獲了不少的成就。他先后參與了全國蓄電池標準委員會組織的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先后擔任亞洲電池協會中國蓄電池技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蓄電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蓄電池行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在執掌超威“技術”的時間里,集團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是他創新成果迸發的階段。他先后獨立或合作撰寫學術論文46篇,先后刊載于《蓄電池》、《電源技術》、《電池》、《電池工業》、《陽光能源》、《中國有色金屬》、《中國自行車》、《應用化學》等刊物。
在業界,他的論文深受國內及國際同行的重視,并紛紛摘錄和參考。因為他的論文大多凝結了生產實踐的經驗,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如《小型閥控式鉛酸蓄電池質量問題分析》被美國《世界化學文摘》收錄;《圓柱形鉛酸蓄電池的優選研制》被朱光亞(原中國工程院院長)與周光召(原中國科學院院長)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收錄;《硅粉密封蓄電池的試制》成為中國第一篇硅粉蓄電池方面的理論性文章,被國家機械工業部作為重要參考文選;《電動自行車用鉛酸蓄電池低溫性能的實踐》、《鉛酸蓄電池在電動自行車上進一步提高的前景》兩篇論文先后在第七屆、第九屆全國蓄電池學術年會上發表,成為參會專家、學者討論的焦點。
為表彰他對行業作出的貢獻,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蓄電池雜志社、沈陽蓄電池研究所等協會和機構先后4次授予他行業終身成就獎、終身貢獻企業家等榮譽稱號,也讓他成為唯一獲得行業“終身系列獎項大滿貫”的技術型專家。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