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盧燦輝教授團隊提出一種將漂浮在海面上的生物質垃圾轉化為高性能鋅錳電池的方法,并將制備的鋅錳電池與柔性太陽能薄膜相結合,集成為自供電可穿戴系統。相關論文已發表于《材料化學雜志 A》。
研究表明,電極材料內部的多級通道結構有利于提高電化學活性物質的負載量,并且可以促進電解質的擴散和離子的傳輸。制備的Zn-MnO2電池具有優異的儲能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特別是使用安全性能十分出色,電池受多種外力破壞后仍可正常工作。
通過進一步與柔性太陽能薄膜結合,研究人員還構建了一種自供電能量棒,并驗證了該自供電系統在可穿戴和便攜式電子產品中的應用潛力。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