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鋰電池產業鏈上市公司發布了2019年三季報,起點鋰電大數據統計了81家上市公司業績情況,整理發現,有70家企業實現盈利,占比86%,有11家企業虧損,另外,有43家企業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占比超53%。
從營收來看,排名前三的企業是寧德時代、江蘇國泰和中天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28.56億元、298.12億元、291.85億元。營收增長最快的企業是藍曉科技,同比增長了103.41%;堅瑞沃能營收下滑最嚴重的,同比下滑87.86%。
從凈利潤來看,盈利排名前三的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中材科技,分別實現凈利潤34.64億元、11.59億元、10/19億元;虧損最嚴重的的為堅瑞沃能,前三季度其凈利潤為-26.07億元;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企業為硅寶科技,凈利潤同比增長302.09%;凈利潤下滑最嚴重的的為科陸電子,同比下滑超10倍。
鋰電池領域
在鋰電池領域,兩極分化已是格外明顯,以寧德時代為首的頭部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以及強大的市場能力,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據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比超過了五成,排名前十的企業合計裝機量占比達到98%。
體現在業績上,動力電池企業呈現冰火兩重天,業績兩極分化。頭部企業憑借資金、規模、供應鏈、客戶、技術等優勢,不斷投建產能、拓展市場,市場占有率穩定提高,盡管遭遇補貼退坡,行業毛利率下滑等挑戰,業績也能保持穩定增長。
在鋰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頭部企業凈利潤處于行業前列,同時營收凈利潤也實現雙雙增長,其中寧德時代凈利潤最高,達到34.64億元,同比增長45.65%;億緯鋰能凈利潤增長最快,實現凈利潤11.59億元,同比增長205.94%;欣旺達實現凈利潤5.02億元,同比增長16.99%。
另外,國軒高科、多氟多增收不增利,營收實現穩定增長,但凈利潤卻下滑。國軒高科實現營收51.52億元,同比增長25.75%,凈利潤為5.78億元,同比下滑12.25%;多氟多實現營收29.78億元,同比增長10.49%,凈利潤0.98億元,同比下滑42.06%。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一些企業也因經營不善陷入虧損的泥淖,比如堅瑞沃能、猛獅科技,曾因債務危機一度陷入破產邊緣。
*ST尤夫、珈偉新能、科陸電子、*ST猛獅、堅瑞沃能5家企業虧損,另外有過半企業凈利潤下滑。
四大材料領域
在30家材料企業中,多數實現了盈利,只有3家虧損,但是也有14家企業凈利潤下滑。
在四大材料領域,營收最高的企業為江蘇國泰,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98.12億元,同比增長0.98%,凈利潤7.68億元,同比增長4.28%。
凈利潤最高的企業為中材科技,前三季度實現營收95.34億元,同比增長22.21%,凈利潤為10.19億元,同比增長36.66%。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企業為凱恩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48億元,同比增長2.18%,實現凈利潤0.38億元,同比增長107.56%。
虧損最嚴重的企業為勝利精密,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0.75億元,同比下滑21.39%,凈利潤為-3.66億元,同比下滑219.28%。凈利潤下滑最嚴重的企業為美都能源,虧損2.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244.17%。
上游原材料領域
在上游鈷鋰原材料領域,情況不容樂觀,經歷了2017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8年市場嚴重受挫,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嚴重下滑,到2019年,鈷鋰礦企業已經告別了暴利的時代。
在11家上游原材料企業中,有3家虧損,10家凈利潤下滑。
其中贛鋒鋰業凈利潤最高,但同比下滑了66.15%;盛屯礦業營收高達233.08億元,但凈利潤只有1.77億元,而且同比下滑了65.49%。
只有藍曉科技一家企業營收凈利潤實現雙雙增長,營收為8.5億元,同比增長103.41%,凈利潤為2.3億元,同比增長164.59%。
設備領域
在動力電池增長的態勢下,設備領域也水漲船高,但是行業發展差距明顯,市場競爭激烈。
15家設備企業全部實現盈利,但同比增長不明顯,增長最高的僅為30%,此外更有9家企業凈利潤下滑。其中先導智能凈利潤最高,為6.35億元,同比增長16.14%;星云股份凈利潤下滑最嚴重,盈利約0.06億元,同比下滑74.1%。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