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一個多事之年,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的話說,就是8個字:“大喜大悲,大困大惑”。多事歲末,盤點全國的濃硝酸市場,我們認為也歸納為8個字,那就是“狂起狂落,極盛極衰”。
2008年的硝酸市場值得總結和深思的是兩個波段:一是2008年春節淡季價格未跌反漲行情及其生成原因;二是2008年4月-10月短短6個月完成的歷史罕見的價格珠峰及其輪回以及由此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第一輪:春節價格的反季節上揚
按照傳統慣例,每年的春節都是硝酸銷售的鬼門關——廠家產量高,下游需求低,銷售過年如過關。然而2008年1-2月份,我國的濃硝酸市場卻誕生奇跡,不僅淡季不淡,反而價格一路飚升,出現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春節俏銷局面,主流出廠價格由2007年底的1350元/噸-1400元/噸,飚升到2月份的1520元/噸-1580元/噸,被銷售圈內稱為“歷史上最好過的一個春節”。造成這種市場異常的原因除了煤炭、合成氨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向上推動和雪災造成物流運輸不暢,各種生產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各硝酸企業產量削減,市場資源總量減少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硝酸行業的空前團結,“限產保價”的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的步調一致。
3月份,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和硝酸下游的復工,以及煤炭和合成氨的價格攀升,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的上升幅度開始加大,市場回暖時間比傳統的時間整個提前了2-3個月,主流市場價格由2月份的1500-1550元/噸上沖到3月份的1800-1850元/噸,月平均價格漲幅達到300元/噸,即便在2004年濃硝酸市場最輝煌的時期,月平均最高漲幅也不過在200元/噸,而2008年的3月,漲幅最快時一周內市場價格就上升了200元/噸,從此扭轉了長達近三年之久的硝酸市場低迷局面,拉開了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攀登珠穆拉瑪峰的序幕。
二、第二輪:價格珠峰的急速漲跌與輪回
2008年上半年的雪災、地震等因素導致物流受阻、煤炭資源緊缺,加上奧運環保限產限運等因素的疊加,使全國很多濃硝酸裝置開工率下降,全國硝酸產量縮水,市場資源短缺。4月份起,我國濃硝酸市場進入有史以來價格飚升最快的階段,也是2008年里硝酸上升珠峰最陡峭的一段。市場主流價格由4月下旬的 2400-2500元/噸,急速上升到5月下旬的3500-3600元/噸,單月價格漲幅達1000元/噸還多。隨著多種化工產品價格瘋狂暴漲,紛紛突破歷史最高位,濃硝酸的價格也一改歷史上10元/噸-50元/噸的穩步漲價習慣,動輒就是300-400元/噸,大跨度急沖鋒,調價頻率也由歷年的每半月或每旬上調一次增加到每3-5天就上漲一次。
進入6月份以后,盡管國內整個濃硝酸市場依然有較大的供需缺口,但市場價格的提升速度已明顯放緩,全國各家企業的含稅出廠價格由月初的 3800-3900元/噸,到月中旬的4000-4100元/噸,只上漲了200元/噸,月漲幅只有5%,較之5月份的月漲幅15%和4月份的月漲幅27%,漲速開始逐步見緩。
到2008年7-8月,濃硝酸市場價格最高上沖到4300元/噸的珠峰頂端后,銷售人員已明顯感覺到“高處不勝寒”,來自市場多年的經驗和下游的種種反應讓一些深諳市場之道的人率先覺察到強悍的濃硝酸市場表象下的虛弱,此時的硝酸市場已如強弩之末,連續4個月的急速巨幅上漲,使市場醞釀了3年的上漲能量在短短幾個月里極度快速透支,進入8月份后4300元/噸的極限讓很多人明顯感覺到了由價格過高帶來的市場虛脫,不少硝酸企業的老總都已意識到下游的脆弱,明確向各個層面表示“不想再漲價了”,坦言“漲得連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而與此同時,以苯胺為首的硝酸下游產業也紛紛蕭條。
由于硝酸價格漲勢過猛、價格過高,年初一車8萬元的貨款,到7月份24萬元都不夠,需求企業的采購資金數倍放大,流動資金占用嚴重,運轉艱難,資金鏈已相當脆弱。7月20日前后,由于美國爆發金融次貸危機,國際市場仿佛一夜之間出現了問題。以出口為支柱的對鄰硝企業的銷售部門昨天還人頭攢動,第二天就忽然門可羅雀。8月中旬,山東一帶的硝酸企業在火爆的硝酸市場中率先感受到了一絲銷售寒意。河北、山東、天津一帶的苯胺企業因奧運環保因素大量地被迫減產停產,硝酸需求銳減。到8月下旬,市場形勢開始逆轉,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的低價硝酸像瘟疫一樣,迅速傳導到全國各地,南方各硝酸企業都明顯感覺到了市場銷售的壓力,庫存急劇升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傳導性的價格下落。厚積而薄發,市場供需缺口一旦超過臨界點,產業鏈崩斷,市場形勢很快就急轉直下。到8月下旬,山東一帶的市場寒意迅速向南方蔓延,8-9月份,整個的國內濃硝酸市場猶如潰堤的洪水,以更迅猛于4-6月份的漲價之勢,一瀉千里,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將4200-4300元/噸的濃硝酸價格高位拉回到了1600-1700元/噸的年初水平,“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從2008年3月-11月,短短8個月的時間,我國濃硝酸市場就走完了從市場低谷→歷史上的珠穆拉瑪→重歸低谷的全過程,價格跨度每噸高達近3000元。
三、市場異常因素探究
1、厚積薄發,極盛極衰。
有人說:2008年上半年硝酸市場的狂飆是“懷胎三年,一朝分娩”;下半年硝酸市場的狂跌則是“人禍天災,盛極必衰”。上半年的硝酸市場既有人的因素,也有市場本身的因素。人的因素――即硝酸企業首次在限產保價上達成共識,首次在春節實現淡季減產,硝酸企業也因此第一次過了一個沒有脹庫壓力、價格不降反漲的特殊春節;市場因素――即壓抑了3年之久的低迷市場厚積薄發,市場能量在2008年得以集中釋放;下半年的硝酸市場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是盛極而衰的必然。沒有4-5月份的瘋狂急漲,就不會有9-10月份更慘烈的暴跌,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牽連,也是行業過于貪婪的惡果;是市場報復性下調,也是正常的獲利回吐。
2、需求重創,格局紊亂。
由于4-6月份硝酸行業價格漲勢過猛,行業利潤得到空前的透支,下游不堪重負,流動資金占用成倍增加;加上7-8月份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大批外貿支柱型企業的大量出口產品滯留國內,漲庫積壓嚴重,大量的資金沉定。下游采購和銷售兩大資金板塊都出現巨額的資金占用現象,直接導致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崩斷。此外進入8月份后,北京奧運因素導致的交通管制、安全管制和環保管制,又造成一批化工企業停產減產,硝酸需求不足,物流不暢。這種市場反應最先在河北、山東一帶顯現,周邊地區很多化工企業的原料和產品運輸中斷,硝酸下游多數企業被迫減產停產,造成全國第二大產酸大省――山東的硝酸大量滯留本地,原有的北方運輸路線全部被封,本地的需求又因下游的不濟而銳減,大量富裕硝酸貨源被迫低價南壓,打亂了原有的市場平衡。
3、奧運影響,預期不足。
奧運前夕,很多企業和經營單位對奧運管制給化工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估計不足,錯誤地判斷了形勢,認為奧運之后很多產品價格會大漲,因此大量囤積生產原料和產品物資,以致當奧運的交通、安全和環?!叭蠊苤啤痹斐纱竺娣e化工企業停產減產,需求疲軟時,各種產品的市場價格紛紛跳水,造成這些囤積貨物單位資金縮水,現金流崩斷,更加劇了停產、減產的嚴重程度。
4、組織乏力,價格失控。
在需求無彈性的市場條件下,無論價格怎樣降,都不可能刺激消費增長。8月中旬硝酸行業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問題,并不是價格問題。但由于行業組織乏力,各企業各自為戰,盲目操作,價格失控,結果造成市場一片混亂,價格從4200-4300元/噸直落1400-1500元/噸,硝酸企業徒喪每噸兩三千元的利潤,需求也沒有因此增加。
5、信用危機,殃及市場。
2008年下半年硝酸行業的急速蕭條用10個字可以概括: “信任危機導致市場危機”。由于個別企業誠信喪失,給一些不良客戶有乘之機,謠言四起加劇了企業間的互不信任,為了保住各自的市場最終大家在彼此的爭斗中將市場價格越壓越低,而與此同時,市場需求卻并沒有因價格直線跳水而有任何增加。幾個月的價格大戰下來,硝酸價格落下了2000-3000元/噸,但各家的庫存依舊爆滿,下游需求依舊疲軟。
6、自我恐嚇,災難加劇。
8月中旬來自火爆的濃硝酸市場的那一絲寒流本來并沒有那么嚴重,如果硝酸企業能夠多一些真誠,少一點狡詐;多一點全局觀念,少一點自私與狹隘,認真利用好當時的市場研討會議,有效進行組織,制定一些具體的市場控制辦法,完全能夠將硝酸市場的價格控制在合理和相對穩定的位置上,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從4000多元/噸直跳入1000多元/ 噸的深淵。由自私、狹隘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欺騙、狡詐帶來的信用危機,最終在企業同行間建立起相互封閉的信息壁壘,在這些壁壘里,企業得不到真實、全面的信息,市場困難就很容易在銷售壓力中被扭曲放大,最終自己嚇唬自己,爭相降價出逃,以致將一個行業的市場徹底拉垮。濃硝酸企業的一位經營副總為此形容說,“我國的硝酸市場不是被人打垮的,而是被自己嚇垮的”。這也正是胡錦濤總書記為什么要一再向全國人民強調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是目前支撐經濟不繼續滑坡的重要中流砥柱。而信用,則是一個行業團結、共贏的基石。
四、2009年初市場預測
其實進入12月份以后,濃硝酸下游的苯胺、對硝基氯化苯和鄰硝基氯化苯等行業已在陸續恢復產能,濃硝酸的需求也在穩中見長,如果沒有下面的這些因素,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完全有可能見底企穩,但由于2009年的春節時間較早,加上元旦放假,下游的微妙變化在12月內的短短幾天里很難得到市場表現。加上全球經濟危機的因素,新年和春節的三重因素,硝酸下游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可能會借機提前放假,減產或停產,緩解生產和經營上的各種壓力,硝酸需求將會進一步萎縮,硝酸市場價格也會未揚又抑。如果屆時各硝酸企業不肯結合下游需求,實施配套減量生產的計劃,產大于銷、供過于求的傳統春節滯銷局面就會再度出現,春運物流瓶頸和因需求不足的高產脹庫矛盾又會重新凸現在營銷工作者面前。而一旦春節淡季硝酸產量過大,社會庫存過高,節后的市場復蘇期也會因此而受到順延,也就是說,如果淡季硝酸產量過大,各家庫存囤積難消,勢必會延遲硝酸市場回暖的進程。
但如果國內硝酸企業都能順應下游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兩節放假期間的產量,控制商品酸的市場投放量,避免市場過飽,一旦春節過后民工回流城市,下游復工,需求饑餓,市場才能得到迅速啟動,如果屆時全球經濟再有些改觀,硝酸下游啟動加快,硝酸市場的反彈也就不是沒有可能了。
五、營銷建議
1、硝酸企業應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偽詐;多一些全局戰略眼光,少一些自私偏隘。要知道作為行業的一分子,行業榮企業就榮,行業衰企業也衰,多一些團結協作,行業多一些凝聚力,企業也就能多一些利潤空間少一些競爭互耗。明智理性的企業家是不會主張行業分裂、過度競爭的,尤其是在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應盡量避免靠激化行業矛盾、增加企業競爭成本的方式來獲取市場。2、吸取2008年春節的市場成功經驗,春節前硝酸企業應達成行業共識,共同控制淡季硝酸產量,避免因市場資源供應過度而導致的淡季延長。3、加強行業企業間的信息對流,倡導行業誠信信息、有用信息的交流,反對虛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泛濫,這是一個行業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基石,也是節約營銷成本、抵御金融危機的有效辦法。
2008年的硝酸市場值得總結和深思的是兩個波段:一是2008年春節淡季價格未跌反漲行情及其生成原因;二是2008年4月-10月短短6個月完成的歷史罕見的價格珠峰及其輪回以及由此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第一輪:春節價格的反季節上揚
按照傳統慣例,每年的春節都是硝酸銷售的鬼門關——廠家產量高,下游需求低,銷售過年如過關。然而2008年1-2月份,我國的濃硝酸市場卻誕生奇跡,不僅淡季不淡,反而價格一路飚升,出現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春節俏銷局面,主流出廠價格由2007年底的1350元/噸-1400元/噸,飚升到2月份的1520元/噸-1580元/噸,被銷售圈內稱為“歷史上最好過的一個春節”。造成這種市場異常的原因除了煤炭、合成氨價格上漲,生產成本向上推動和雪災造成物流運輸不暢,各種生產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各硝酸企業產量削減,市場資源總量減少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硝酸行業的空前團結,“限產保價”的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的步調一致。
3月份,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和硝酸下游的復工,以及煤炭和合成氨的價格攀升,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的上升幅度開始加大,市場回暖時間比傳統的時間整個提前了2-3個月,主流市場價格由2月份的1500-1550元/噸上沖到3月份的1800-1850元/噸,月平均價格漲幅達到300元/噸,即便在2004年濃硝酸市場最輝煌的時期,月平均最高漲幅也不過在200元/噸,而2008年的3月,漲幅最快時一周內市場價格就上升了200元/噸,從此扭轉了長達近三年之久的硝酸市場低迷局面,拉開了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攀登珠穆拉瑪峰的序幕。
二、第二輪:價格珠峰的急速漲跌與輪回
2008年上半年的雪災、地震等因素導致物流受阻、煤炭資源緊缺,加上奧運環保限產限運等因素的疊加,使全國很多濃硝酸裝置開工率下降,全國硝酸產量縮水,市場資源短缺。4月份起,我國濃硝酸市場進入有史以來價格飚升最快的階段,也是2008年里硝酸上升珠峰最陡峭的一段。市場主流價格由4月下旬的 2400-2500元/噸,急速上升到5月下旬的3500-3600元/噸,單月價格漲幅達1000元/噸還多。隨著多種化工產品價格瘋狂暴漲,紛紛突破歷史最高位,濃硝酸的價格也一改歷史上10元/噸-50元/噸的穩步漲價習慣,動輒就是300-400元/噸,大跨度急沖鋒,調價頻率也由歷年的每半月或每旬上調一次增加到每3-5天就上漲一次。
進入6月份以后,盡管國內整個濃硝酸市場依然有較大的供需缺口,但市場價格的提升速度已明顯放緩,全國各家企業的含稅出廠價格由月初的 3800-3900元/噸,到月中旬的4000-4100元/噸,只上漲了200元/噸,月漲幅只有5%,較之5月份的月漲幅15%和4月份的月漲幅27%,漲速開始逐步見緩。
到2008年7-8月,濃硝酸市場價格最高上沖到4300元/噸的珠峰頂端后,銷售人員已明顯感覺到“高處不勝寒”,來自市場多年的經驗和下游的種種反應讓一些深諳市場之道的人率先覺察到強悍的濃硝酸市場表象下的虛弱,此時的硝酸市場已如強弩之末,連續4個月的急速巨幅上漲,使市場醞釀了3年的上漲能量在短短幾個月里極度快速透支,進入8月份后4300元/噸的極限讓很多人明顯感覺到了由價格過高帶來的市場虛脫,不少硝酸企業的老總都已意識到下游的脆弱,明確向各個層面表示“不想再漲價了”,坦言“漲得連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而與此同時,以苯胺為首的硝酸下游產業也紛紛蕭條。
由于硝酸價格漲勢過猛、價格過高,年初一車8萬元的貨款,到7月份24萬元都不夠,需求企業的采購資金數倍放大,流動資金占用嚴重,運轉艱難,資金鏈已相當脆弱。7月20日前后,由于美國爆發金融次貸危機,國際市場仿佛一夜之間出現了問題。以出口為支柱的對鄰硝企業的銷售部門昨天還人頭攢動,第二天就忽然門可羅雀。8月中旬,山東一帶的硝酸企業在火爆的硝酸市場中率先感受到了一絲銷售寒意。河北、山東、天津一帶的苯胺企業因奧運環保因素大量地被迫減產停產,硝酸需求銳減。到8月下旬,市場形勢開始逆轉,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的低價硝酸像瘟疫一樣,迅速傳導到全國各地,南方各硝酸企業都明顯感覺到了市場銷售的壓力,庫存急劇升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傳導性的價格下落。厚積而薄發,市場供需缺口一旦超過臨界點,產業鏈崩斷,市場形勢很快就急轉直下。到8月下旬,山東一帶的市場寒意迅速向南方蔓延,8-9月份,整個的國內濃硝酸市場猶如潰堤的洪水,以更迅猛于4-6月份的漲價之勢,一瀉千里,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將4200-4300元/噸的濃硝酸價格高位拉回到了1600-1700元/噸的年初水平,“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從2008年3月-11月,短短8個月的時間,我國濃硝酸市場就走完了從市場低谷→歷史上的珠穆拉瑪→重歸低谷的全過程,價格跨度每噸高達近3000元。
三、市場異常因素探究
1、厚積薄發,極盛極衰。
有人說:2008年上半年硝酸市場的狂飆是“懷胎三年,一朝分娩”;下半年硝酸市場的狂跌則是“人禍天災,盛極必衰”。上半年的硝酸市場既有人的因素,也有市場本身的因素。人的因素――即硝酸企業首次在限產保價上達成共識,首次在春節實現淡季減產,硝酸企業也因此第一次過了一個沒有脹庫壓力、價格不降反漲的特殊春節;市場因素――即壓抑了3年之久的低迷市場厚積薄發,市場能量在2008年得以集中釋放;下半年的硝酸市場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是盛極而衰的必然。沒有4-5月份的瘋狂急漲,就不會有9-10月份更慘烈的暴跌,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牽連,也是行業過于貪婪的惡果;是市場報復性下調,也是正常的獲利回吐。
2、需求重創,格局紊亂。
由于4-6月份硝酸行業價格漲勢過猛,行業利潤得到空前的透支,下游不堪重負,流動資金占用成倍增加;加上7-8月份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大批外貿支柱型企業的大量出口產品滯留國內,漲庫積壓嚴重,大量的資金沉定。下游采購和銷售兩大資金板塊都出現巨額的資金占用現象,直接導致很多企業現金流的崩斷。此外進入8月份后,北京奧運因素導致的交通管制、安全管制和環保管制,又造成一批化工企業停產減產,硝酸需求不足,物流不暢。這種市場反應最先在河北、山東一帶顯現,周邊地區很多化工企業的原料和產品運輸中斷,硝酸下游多數企業被迫減產停產,造成全國第二大產酸大省――山東的硝酸大量滯留本地,原有的北方運輸路線全部被封,本地的需求又因下游的不濟而銳減,大量富裕硝酸貨源被迫低價南壓,打亂了原有的市場平衡。
3、奧運影響,預期不足。
奧運前夕,很多企業和經營單位對奧運管制給化工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估計不足,錯誤地判斷了形勢,認為奧運之后很多產品價格會大漲,因此大量囤積生產原料和產品物資,以致當奧運的交通、安全和環?!叭蠊苤啤痹斐纱竺娣e化工企業停產減產,需求疲軟時,各種產品的市場價格紛紛跳水,造成這些囤積貨物單位資金縮水,現金流崩斷,更加劇了停產、減產的嚴重程度。
4、組織乏力,價格失控。
在需求無彈性的市場條件下,無論價格怎樣降,都不可能刺激消費增長。8月中旬硝酸行業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問題,并不是價格問題。但由于行業組織乏力,各企業各自為戰,盲目操作,價格失控,結果造成市場一片混亂,價格從4200-4300元/噸直落1400-1500元/噸,硝酸企業徒喪每噸兩三千元的利潤,需求也沒有因此增加。
5、信用危機,殃及市場。
2008年下半年硝酸行業的急速蕭條用10個字可以概括: “信任危機導致市場危機”。由于個別企業誠信喪失,給一些不良客戶有乘之機,謠言四起加劇了企業間的互不信任,為了保住各自的市場最終大家在彼此的爭斗中將市場價格越壓越低,而與此同時,市場需求卻并沒有因價格直線跳水而有任何增加。幾個月的價格大戰下來,硝酸價格落下了2000-3000元/噸,但各家的庫存依舊爆滿,下游需求依舊疲軟。
6、自我恐嚇,災難加劇。
8月中旬來自火爆的濃硝酸市場的那一絲寒流本來并沒有那么嚴重,如果硝酸企業能夠多一些真誠,少一點狡詐;多一點全局觀念,少一點自私與狹隘,認真利用好當時的市場研討會議,有效進行組織,制定一些具體的市場控制辦法,完全能夠將硝酸市場的價格控制在合理和相對穩定的位置上,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從4000多元/噸直跳入1000多元/ 噸的深淵。由自私、狹隘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和欺騙、狡詐帶來的信用危機,最終在企業同行間建立起相互封閉的信息壁壘,在這些壁壘里,企業得不到真實、全面的信息,市場困難就很容易在銷售壓力中被扭曲放大,最終自己嚇唬自己,爭相降價出逃,以致將一個行業的市場徹底拉垮。濃硝酸企業的一位經營副總為此形容說,“我國的硝酸市場不是被人打垮的,而是被自己嚇垮的”。這也正是胡錦濤總書記為什么要一再向全國人民強調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是目前支撐經濟不繼續滑坡的重要中流砥柱。而信用,則是一個行業團結、共贏的基石。
四、2009年初市場預測
其實進入12月份以后,濃硝酸下游的苯胺、對硝基氯化苯和鄰硝基氯化苯等行業已在陸續恢復產能,濃硝酸的需求也在穩中見長,如果沒有下面的這些因素,國內濃硝酸市場價格完全有可能見底企穩,但由于2009年的春節時間較早,加上元旦放假,下游的微妙變化在12月內的短短幾天里很難得到市場表現。加上全球經濟危機的因素,新年和春節的三重因素,硝酸下游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可能會借機提前放假,減產或停產,緩解生產和經營上的各種壓力,硝酸需求將會進一步萎縮,硝酸市場價格也會未揚又抑。如果屆時各硝酸企業不肯結合下游需求,實施配套減量生產的計劃,產大于銷、供過于求的傳統春節滯銷局面就會再度出現,春運物流瓶頸和因需求不足的高產脹庫矛盾又會重新凸現在營銷工作者面前。而一旦春節淡季硝酸產量過大,社會庫存過高,節后的市場復蘇期也會因此而受到順延,也就是說,如果淡季硝酸產量過大,各家庫存囤積難消,勢必會延遲硝酸市場回暖的進程。
但如果國內硝酸企業都能順應下游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兩節放假期間的產量,控制商品酸的市場投放量,避免市場過飽,一旦春節過后民工回流城市,下游復工,需求饑餓,市場才能得到迅速啟動,如果屆時全球經濟再有些改觀,硝酸下游啟動加快,硝酸市場的反彈也就不是沒有可能了。
五、營銷建議
1、硝酸企業應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偽詐;多一些全局戰略眼光,少一些自私偏隘。要知道作為行業的一分子,行業榮企業就榮,行業衰企業也衰,多一些團結協作,行業多一些凝聚力,企業也就能多一些利潤空間少一些競爭互耗。明智理性的企業家是不會主張行業分裂、過度競爭的,尤其是在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應盡量避免靠激化行業矛盾、增加企業競爭成本的方式來獲取市場。2、吸取2008年春節的市場成功經驗,春節前硝酸企業應達成行業共識,共同控制淡季硝酸產量,避免因市場資源供應過度而導致的淡季延長。3、加強行業企業間的信息對流,倡導行業誠信信息、有用信息的交流,反對虛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泛濫,這是一個行業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基石,也是節約營銷成本、抵御金融危機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