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大巴山又“火”了一把。驕陽照耀下的氣田,熱浪翻滾,徐徐微風,猶如竄來竄去的火苗。行走在山野中的采(輸)氣井站,又如春風吹拂。優美整潔的場站上,“弘揚大慶精神,爭創‘五型’班組等醒目的標語到處可見,川東北氣礦“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教育”活動如火如荼,呈現出勃勃生機。記者看到,廣大干部、員工的觀念、行為和作風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改進作風 從領導機關做起
8月,達州地區的氣溫進入了高峰期,人們都想呆在辦公室和家中享受空調的涼爽。然而,在川東北氣礦兩級機關,留在辦公室的人員卻比以往少了許多,他們到哪去了?
8月13日,記者在鐵山增壓站建設工地看到,氣礦副礦長余明清帶領機關和達州作業區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正在檢查調試增壓試運前的準備工作呢?烈日下,他們對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檢查得那么認真、細致,不放過每個細節。促進了增壓站順利投入試運,有效增加了鐵山4井等4口井的采氣量。
“學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就是要看實際行動。”在西外生產指揮基地施工現場,氣礦黨委書記羅中華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提出了要求,對檢查中發現的外防護架搭建不規范、防護標示不齊等問題提出了嚴厲批評和限期整改要求。
在黃龍1井—溫泉1-1井集氣干線管道建設施工現場,礦長錢治家同有關科(部)室人員進行調研、督促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展,并對下步的施工作業,項目管理提出了嚴格要求,以確保這一重點項目順利完成。
8月上旬,氣礦機關人員紛紛出動,在黨政工領導的帶領下,深入基層,為一線員工送清涼。看到氣礦領導和機關的同志冒著炎熱送來的清涼解暑物品和生活物資,蒲西3井的員工感慨不已,表示要努力工作,為實現氣礦目標多作貢獻。
真抓實干 為生產排憂解難
今年的達州,洪災過后是干旱,給氣礦造成種種創傷。
堡坎塌方,井場公路沖毀等等,使黃金線、鐵竹線、五馬線等造成不同程度損失。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確保管道安全,氣礦組織生產運行、地面建設等部門人員深入受災現場察看災情,研究解決辦法,他們同設計單位的同志一起邊勘查邊設計邊施工,吃、住在現場,抓緊一切時間搶建,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全部完工并恢復了生產。
當雷17井、七里025-X1井被洪水沖毀公路,污水即將溢出時,氣礦馬上派出人員搶修公路,連夜組織車輛把污水搶運到回注站,確保了農田不受污染。
為了確保今年15.73億方天然氣產量任務的完成,氣礦針對目前搶修任務多、停氣碰口多而影響生產的實際情況,合理組織調配產量。在黃金線和鐵竹線智能清管,需壓氣、造成產量減少的情況下,安排現場調整,加密發球、縮短清管時間,為完成全年生產任務起到了積極作用。
教育活動 氣田亮點頻現
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小雨過后一陣秋風吹來,把黃龍4井弄得亂遭遭的。雨停風住后,班長楊芳帶領全班來了個大掃除,將場站搞得干干凈凈。此時,已到吃飯時間,大家正準備收工吃飯,楊班長命令道:全體人員繼續擦設備,干不完就不吃飯。沒有一個人說不。設備全部擦干凈后,天黑盡。
這是學了“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大慶精神后出現的亮點。一個月前,對什么是“大慶、鐵人精神”還模糊的小青工,自打作業區派人來井站給他們講了其精神實質,和他們一起制定了創“五型”班組的規劃后,大家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有了深刻理解。學起來也展勁了。
8月初,七里25井在解堵過程中發生輸管線破裂。為保生產,氣礦連夜組織人員到現場搶修,大家表示“不修好不睡覺”的決心,與井站員工一道奮戰通宵,修復后,又繼續解堵,直到恢復生產后才離開井站。
眼下,廣大干部員工為15.7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任務而戰的信心滿懷,以“決戰目標、推動發展”的勞動競賽在全礦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