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季低溫雨雪、南方干旱和洪澇自然災害以及氮磷產能過剩、資源價格上調、出口關稅控制等諸多利空因素影響,上半年國內23家上市肥企經營業績喜憂參半:9家氮、磷肥企業扭虧,1家鉀肥盈利首次出現下滑,其他企業繼續虧損。記者根據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業績公報得出如下結論:盡管預期下半年化肥市場將逐步回暖,但競爭和淘汰將更加劇烈。
今年上半年國內化肥產量達到3397.2萬噸(折純,下同),同比增長6.4%。其中氮肥2386.4萬噸,同比增長2.3%;磷肥1655.1萬噸,同比增長19.6%;鉀肥149.9萬噸,同比增長14.7%。雖然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增長,但資源價格、能源價格改革讓生產企業備感壓力,上半年上市肥企業績更是表現突出。通過對23家上市肥企上半年營業收入、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等主要指標分析后發現,有10家企業在營業收入、凈利潤方面扭虧為盈,且多元化生產的化肥企業業績明顯好于單一化肥企業。
氮肥方面,受氣候因素、煤電價上調以及產能過剩、價格疲軟影響,經營業績明顯力不從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長的企業有滄州大化(6128.4萬元,+15.63%)、湖北宜化(3.28億元,+ 199.84%)、柳化股份(4650.3萬元,+593.15%)、雙環科技(2883.2萬元,+245.97%)、巨化股份(2.07億元+233.39%)、心連心(9815.0萬元,+52.5%),其余均處于虧損狀態,同比虧損幅度為33%~381%不等。
磷復肥方面,因資源價格改革、硫磺價格上漲、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出口受阻等制約了業績增長,但明顯好于氮肥,開始出現回暖態勢。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長的企業有:中化化肥(3.4億,+141.06%)、六國化工(4649.7萬元,+131.46%)、芭田股份(3496.0萬元,+212.68%)、云天化(1.90億元,+264.95%),處于虧損的企業為魯北化工。
鉀肥方面,進口量和國內供應繼續增加,鉀肥價格理性回落等使鹽湖集團(9.76億元,+8.11%)和鹽湖鉀肥(7.73億元,-2.00%)盈利增幅有所減緩。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上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企穩回暖,但后期形勢依然嚴峻,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步伐也會加快,預期下半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氮肥停產、轉產或延遲項目的企業將繼續增加,磷肥、鉀肥經營將逐步回暖。
化肥企業必須適應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在產品結構、技術創新以及營銷網絡建設上多下功夫,科學規劃投產項目,方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突出重圍”,為廣大股東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