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中國12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48.7,前值49.0。這一數字高于11月份的47.7。顯示中國制造業運行小幅放緩。此外,本季度指數平均值為2009年第一季以來最低。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評論中國制造業PMI調查結果時表示:“盡管12月增長回落的態勢趨于穩定,外需疲弱的影響開始顯現。鑒于房地產市場展開調整,這要求推出財政和貨幣方面的寬松政策來穩增長保就業,而通脹壓力的大幅回落為此創造了條件。預計寬松措施逐步產生效果,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12月份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運行繼續放緩。由于新接業務的下滑速度超過產出的調整步伐, 導致成品庫存在17個月以來首次出現積壓。同時,從業人數和未完成業務量皆輕微下降。投入成本明顯回落,制造商也相應降低了產品價格。
12月份,中國制造業產出繼續下降,但降幅輕微,較上月明顯放緩。廠商減產的原因,普遍與新接業務減少有關。
新訂單的減幅雖然較上月溫和,但仍屬明顯。調查顯示,需求低迷,導致整體新業務連續兩月下滑。此外,在連增兩月后, 新接出口業務在12 月份出現下降。關于出口訂單量下降的原因,受訪企業普遍表示與海外需求疲軟有關。
由于銷量未如預期,成品庫存出現積壓,為去年7月以來首見。增幅雖然輕微, 但在本項調查歷史中已居第三位。
新訂單減少,導致現有(未完成)工作量在18個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積壓工作的減幅雖然是2009 年1 月以來最大,但仍算輕微。同時,制造業從業人數小幅下降,為9 月份以來首見。調查還顯示, 主要受產出需求下降所影響,采購量微降。即便如此,供應商的平均表現仍略有惡化,受訪廠商反映供應商存貨不足,導致供貨遲緩。
中國制造業的平均投入成本連續兩月出現下降,主要原因是原料價格回落。
平均成本的降幅雖然環比有所緩和,但仍算明顯。成本下降,制造業廠商因此相應下調產品價格。平均產出價格的降幅明顯,降幅與上月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