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稱,華能集團位于天津的華能天津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電廠示范項目于2011年12月調試期間發生爆炸,但未有人員在事故中傷亡。
雖然有目擊者稱,當時爆炸聲震耳欲聾,電廠內零部件因爆炸而飛出廠房,但華能天津IGCC電廠有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不知道此事。
華能集團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該次事故由IGCC電廠內的空氣分離裝置(下稱“空分裝置”)壓縮機質量問題所引發,而并非電廠核心設備氣化爐的故障。
據他介紹,華能天津IGCC電廠示范項目的進度將因此次事故而被延后,因為空分裝置受損,該電廠計劃購買氧氣來支持近期將進行的氣化爐調試。
禍起壓縮機
“空分壓縮機屬于IGCC電廠中的輔機,不是什么大的事故。”上述華能集團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可能是質量上有瑕疵就爆了。”
資料顯示,IGCC技術把高效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系統與潔凈的煤氣化技術結合起來,既有高發電效率,又有極好的環保性能,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潔凈煤發電技術。但由于經濟性上的劣勢,還未被商業化建設。
IGCC電廠主要由煤氣化板塊和燃氣發電板塊兩大板塊組成,空分裝置位于煤氣化板塊當中,主要是為煤氣化過程提供氧氣。
多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空分技術是一項成熟技術,并非決定IGCC技術可行性的核心技術。但在IGCC電廠當中,空分裝置則無疑是核心裝置之一。華能IGCC天津示范工程副總經理李良詩曾表示,華能IGCC示范電廠的核心裝置有四個,分別是燃氣蒸汽循環發電裝置、空分裝置、氣化裝置、凈化裝置。“IGCC電廠有很多壓縮機,現在是其中一個壓縮機爆掉了。”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之前空分裝置是調試好了的,沒有問題,”
去年8月,該示范工程空分裝置首次試運行, 是整個工程首個整套試運的裝置。華能集團在當時就曾表示,空分裝置工藝流程中涉及液氧、液氮、液氬、低溫設備和壓力容器,發生爆炸、凍傷、窒息等事故的危險性較大。上述人士表示,該壓縮機是華能集團購買的設備,由開封空氣壓縮機廠生產。
成本再提高
事實上,空分技術本身雖然是成熟的,且廣泛在工業生產中應用,但IGCC所用的空分壓縮機規模較大。其空壓機、增壓機為電驅動方式,電動機功率分別達2.25萬千瓦、1.9萬千瓦,對保證設備安全運行提出很高的要求。
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空分裝置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有這樣的事故,出現爆炸通常有兩種可能:空分裝置要經過高壓的壓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壓縮機受壓的軟件或硬件不過關,遇到瞬間高壓的情況下會引起爆炸;如果分離氣體的過程中有危險氣體泄漏,那么引起燃燒也會發生爆炸。
“壓縮機有自己的安全底限,不能超過一定的壓力范圍。”該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如果出現例如管道堵塞、儀表失靈等問題,導致壓縮機超過了自己安全范圍,就會造成壓縮機爆裂,而沖出來的壓力就會對外界造成巨大的破壞。”
他表示,這次事故有可能是設備問題,也可能是設備廠商按電廠的要求生產設備,而工藝設計本身存在問題。
華能天津IGCC電站示范工程是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煤電項目,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曾表示,綠色煤電代表未來煤電清潔利用的方向,而作為央企就應該在技術上走在前面。該項目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臨港工業區,于2009年7月初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建設一臺25萬千瓦的IGCC發電機組,原計劃2011年建成投產。
上述華能集團人士表示,由于這次事故,華能天津IGCC電站示范工程的空分裝置已經停運,工程進度相應延后。為了減少事故對工期的影響,該電廠將在日后購買氧氣推進后續裝置的試運行。
業內人士稱,大量購買氧氣將進一步增加該工程的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