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今年也許會出現觸手可及的復蘇,給就業、深陷困境的住房市場以及長期低迷的消費者信心帶來急需的好轉。或者,也可能會出現導致另一次衰退的金融沖擊。連月來,投資者對于歐洲金融危機可能擴散至美國深感擔憂。但是現在又有了新的擔憂:伊朗。伊朗正揚言要擾亂世界石油市場,甚至要在中東挑起新的戰爭。
鑒于其對以色列的敵視、對恐怖主義活動的扶持以及它所擁有的專制領導人,伊朗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但是隨著西方領導人嘗試采用新策略先發制人地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企圖,新的沖突正在醞釀之中。
奧巴馬總統最近簽署的法律實際上會阻止伊朗這個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向它的許多老主顧出售石油。歐洲正準備制訂自己對伊朗石油的禁運規定。這些新規定在執行的嚴格程度上存在一些彈性,但是一旦得到充分實施,它們會重創伊朗經濟,因為石油出口每年為伊朗經濟帶來大約 750億美元——接近其GDP總額的20%。它們還可能推動油價上漲,美國加油站的汽油價格可能會因此達到每加侖4美元,甚至接近5美元。
面對西方威脅,伊朗以慣有的強硬口氣揚言說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世界上20%的石油運輸都要取道這處海上咽喉。
最近在每桶100美元上下徘徊的油價可能已經包含了體現上升的石油沖擊風險的10到20美元“恐懼溢價”。如果槍聲響起,油價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可能躥升至每桶150美元。另一方面,對與伊朗交戰的恐懼可能被過度渲染了,因為伊朗自己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以下是這一對抗在今后幾個月里將如何結束的四種假設情形,以及每一種情形可能成為現實的概率:
假想一:伊朗發動一場熱戰。伊朗的海軍有能力在霍爾木茲海峽施放水雷,并以武裝快艇、導彈甚至潛艇騷擾油輪和敵方軍艦。
實現概率:不大可能。美國明確表達了對維持波斯灣石油運輸的決心,伊朗知道自己如果與世界唯一超級大國進行武裝對決,會輸得很慘。
經濟影響:暫時的恐慌。經濟學家認為,在交戰情形下油價的峰值大約為每桶150美元。但是盡快和盡可能果斷地結束石油對峙是符合奧巴馬政府利益的,而事實也很可能會是這樣。之后,油價可能回落到每桶100美元甚至更低。
假想二:先發制人襲擊伊朗核設施。這些襲擊可以由以色列或美國領導的聯盟實施。
實現概率:有可能。美國和歐洲眼下似乎正在加大制裁力度,但這不能保證作為伊朗導彈假想目標的以色列會在軍事上表現出克制。
經濟影響:比看起來的要小一些。對伊朗的軍事打擊是大膽的冒險之舉,但是在短暫的恐慌之后,石油市場會很快恢復正常。此后,油價可能降至比現在還要低的價位,因為如果襲擊破壞了其核計劃,就不再需要進行制裁了。伊朗也許會宣泄憤怒,但也會默默地接受自己可以繼續自由地銷售石油的能力。
假想三:持久的制裁。伊朗每天產油400萬桶,其中大約一半出口到全球市場。因此如果制裁完全切斷了其石油出口,世界每天的石油供應將減少大約200萬桶,即大約2.3%。
實現概率:很有可能。不過,制裁極有可能遠遠達不到密不透風的程度,因此伊朗可能會繼續出口一些石油。盡管如此,制裁導致的石油收入減少足以造成經濟混亂,使其領導層地位不穩。
經濟影響:石油和汽油價格上升一陣子。美國白宮稱,它可以在不讓油價上升的情況下實施對伊朗的制裁,例如沙特可以生產更多石油來補充一部分供應。但是對軍事沖突的擔心,加上投機者的推波助瀾,仍會使油價上升,這種情況可能已經出現。不過,奧巴馬手上有一張王牌:規模大約為 7億桶原油的美國戰略石油儲備。
假想四:伊朗放棄其核計劃。還可能出現政權的更迭。不過這很可能需要一場流血革命。
實現概率:有可能。不存在伊朗馬上發生革命的跡象,但是大多數專家也沒能預見到2011年導致多國領導人下臺的“阿拉伯之春”。
經濟影響:油價先升后跌。有關伊朗革命的新的跡象將會給石油市場帶來驚嚇,但是如果伊朗核危機得到化解,油價中的恐懼溢價將會下降。不過,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需求上升以及石油開采成本的上漲,到時候油價似乎仍有可能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