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黃金地帶,指的是地下溫度為60至120攝氏度的地帶,世界上90%%的石油和天然氣均儲藏在這一區域內。在此溫度范圍之外,特別是高于120攝氏度的地帶,找到石油和天然氣的機會非常渺茫。這將使石油公司可以集中資源在60至120攝氏度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勘探。
較早的理論指出,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和溫度密切相關。這個新的發現則揭示了上述溫度范圍,從而決定了大部分的輕質石油和天然氣的儲藏區域。儲藏地帶越往下,溫度隨之升高,但溫度的變化隨地點不同而不同。因此,黃金地帶在不同地區處于不同的深度。在所謂的暖儲區,如挪威大陸架,黃金地帶位于地下2至4公里處,而在另外一些油氣儲藏地則可能是1至2公里。在寒儲區,黃金地帶則位于地下大約4至8公里處。
石油和天然氣儲藏于同一溫度區域是這個理論令人驚喜的新發現。根據這個新的理論,通過更深的鉆探沉積盆地以期找到更多的石油其實只是一廂情愿。天然氣的形成溫度比石油要高,因此,鉆探越深開采的天然氣比石油會越多已差不多成為一個標準法則。但這個新的理論顛覆了這個法則,因為專家發現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都會從在120攝氏度條件下形成的裂隙逃逸掉。
專家稱,在低于60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沉積物中也存在大量的石油,但都是重油,品質較差。在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開采重油雖有利可圖,但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問題,目前的技術還很難治理。煤的儲量也足夠世界再持續幾百年的能源消耗,如果能以高效環保的方式用煤來生產石油和天然氣也不失為一條能源出路。但目前最大的挑戰仍是如何生產足夠的輕質石油和天然氣以滿足現實世界的需要。這個新的理論發現將有助于避免將巨大的資源耗費在無謂的勘探工作中,從而提高油氣資源的勘探效率,推遲能源危機的提前到來。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