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月份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環比大幅削減了14%。這一數字引發了各方猜測——在西方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之后,中國究竟是會增加還是削減從伊朗的進口原油?
中國石化的一位分析人士認為,全年來看中國從伊朗增加原油進口的可能性更大,“中國政府應該更多秉持的是商業原則,而非政治考量”。他說,伊朗削減或停止對歐盟的原油出口量后,需要給這部分原油尋找新買家。據他了解,今年伊朗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價格會有一定的折讓。
根據伊朗媒體的報道,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聯合石化)數日前已經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就續簽去年底期滿的年度供應合同達成一致,這份協議的具體內容未對外公布,協議價格以及數量不得而知。聯合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份在海灣地區訪問時也曾表示,盡管西方國家推進針對伊朗的原油禁運計劃,但他對中國與伊朗之間的石油貿易并不感到擔心。
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人士透露,根據估算,中國今年的原油進口量大概會保持5%的增幅,2011年中國進口了2.5億噸原油。“即便最終對伊朗的進口量真的縮減了,也會從俄羅斯、沙特等地尋求增量補充。”他說。
對伊進口縮減可能只在一季度
海關統計顯示,中國1月份從伊朗進口了208萬噸原油,同比下降了5%,環比降幅達14%。伊朗是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國,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占中國每年原油進口比例大約10%,2011年,中國從伊朗進口原油2776萬噸。
10%-20%削減幅度的說法并未得到上述協會人士和企業人士證實。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說,即便真如外電所言中國今年從伊朗進口原油將有超過10%的縮減,折算下來,大概是300多萬噸的進口量。“這一數值不算太大,完全可以從俄羅斯、沙特、西非等地尋求替代。”他說。
廖凱舜認為中國究竟是會削減還是增加從伊朗的原油進口量存在太多變數,可能會從商業利益角度考慮增加進口,也可能在西方壓力之下略微下調進口量。
前述中石化人士提醒,1月份的進口量縮減可能更多來自商業因素,聯合石化1月沒有進口伊朗原油是因為雙方當時還未達成年度的供應合同。此前中國另外兩家原油進口商珠海振戎公司和聯合石油已經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續簽了合同,但隨著歐美開始制裁伊朗,聯合石化在價格談判中開始握有更多籌碼。
他估計,考慮到兩家公司在2月中旬才簽署年度合同,預計中國2月份、3月份從伊朗的進口量仍然會有所減少,但是一季度之后,供應會恢復正常。
原油整體進口或增5%
中國石油與化工協會人士表示,雖然今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數量可能存有變數,但中國整體的原油進口量肯定還將維持一個穩定的增幅。他說,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原油產量一直徘徊在每年兩萬噸左右,該機構估算今年的增幅大概僅僅在1%左右;另外一方面,中國的原油表觀消費量卻將維持著至少5%的增幅。
“這樣的局面下,原油進口的持續增長是一個趨勢。”他說,中國今年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將超過55%,中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每年會攀升1.5-2個百分點。
事實上,1月份中國從伊朗的原油進口雖然大幅減少,但是從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的進口量卻有明顯攀升。1月份中國對沙特原油的日均進口量增長逾14%,達到114萬桶左右。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對沙特原油的日均進口量一直保持在100萬桶之上,原因之一是沙特原油產量增加。
中國1月份對俄羅斯原油的日均進口量較上年同期擴大一倍,至584000桶左右,俄中兩國新建的一條石油管線在去年1月份投入運營,自那以后中國逐步擴大了對俄羅斯原油的進口。
前述協會人士還透露,當前中國的原油商業儲備基本穩定,截至去年底這一數值為2.2億噸,中國一年的用油量大概在4.5億噸左右。商業庫存一般指的是中國石油以及中國石化兩大公司的原油儲備數。
他判斷全年的供求會基本平衡,終端的成品油市場方面,受經濟增速放緩這一大環境影響,雖然估計柴油的需求增幅也會略有收窄,但預計仍會維持5%左右的增幅與8%左右的GDP增幅匹配。
剛剛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速將從“十一五”期間的7.8%放緩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