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前不久下發的《關于印發湖北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十二五”規劃的通知》(簡稱《規劃》),給湖北化企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緊緊依托姚港化工園區和武漢東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實現跨越式發展。”2月22日,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光明在談及《規劃》時,仍然難掩心中的喜悅。
《規劃》指出,將重點推動石油化工與磷、鹽化工等優勢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加強有機磷、有機氯和有機胺系列產品的應用開發,延伸下游產業鏈;支持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建設全國最大的磷化工及高濃度磷肥生產基地?!兑巹潯愤€明確指出,加強中低品位磷礦采選及利用、窯法磷酸工業化生產和磷石膏、磷渣、黃磷尾氣綜合利用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推廣硫酸生產余熱回收等節能工藝技術,大力發展電子級磷酸及磷酸鹽、磷酸鐵鋰等磷精細化工產品等。連日來,記者采訪了湖北興發集團、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楚源集團等一些重點化企,這些企業對《規劃》的出臺反響強烈,紛紛表示要以此為契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出臺為興發集團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湖北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說:“‘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建設宜昌精細化工園、宜都園區和襄陽園區。宜昌園區三期工程已于2月12日開工,項目重點以有機硅和草甘膦為核心。2015年,園區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35億元,成為國內一流的精細硅化工、磷化工、鹽化工大型循環經濟產業園。宜都園區是全國首批中低品位磷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將建成以磷化工產業為主導、綜合利用產業為輔助、新能源和新材料并舉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工類生態工業園。我們還將依托襄陽豐富的礦產資源,以精細化工為主線,在全國率先實現熱法黃磷和濕法磷酸的集中優化布局,大力發展磷化工、硅化工等配套產業,把襄陽園區建成全國最大的特種磷酸鹽生產基地。”
王光明對記者表示,《規劃》的出臺無疑給三寧化工帶來了福音,更加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思路。首先,企業將努力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最大化,建設全國示范礦山,對磷礦實行貧富均采。其次,磷復肥上規模、上檔次。三寧化工新上了一條30萬噸/年磷酸二銨生產線,在鞏固、優化傳統優勢化肥產品的基礎上,以精細磷化工產品的研發為重點,進行10萬噸/年濕法磷酸精制項目的立項、申報、建設等工作,力爭早日實現由初級磷化工產品到工業級、食品級精制磷酸的開發,打造中國極具競爭力的磷化工產業基地。再次,要搞好磷石膏綜合利用,將磷石膏用作建筑材料,同時與武漢工程大學聯合研發出磷石膏制水泥,并逐步推廣應用,發展循環經濟。
“我們將以楚源為核心,努力建成集染料、醫藥及中間體、紡織印染助劑、農用化學品、基礎化工為一體的化工產業集群;力爭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16億元,打造世界染料之都。”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楚源集團總工程師廖杰興奮地對記者表示:“《規劃》不僅為我們增添了信心,還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我們計劃重點建設染料及中間體項目,同時考慮硫酸、燒堿和供熱、供電的配套項目。”
“石化產業將成為武漢市新的千億元產業。”武漢化工區管委會顧問湯禮忠告訴記者,“武漢80萬噸/年乙烯建成后,武漢市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石化基地,在全國石化工業中的地位也將得到歷史性提升。”據他介紹,為給乙烯工程提供充足原料,武石化煉油改造二期項目也在同步施工,計劃于11月投料試車。改造完成后,武石化原油加工能力將由500萬噸/年提高到800萬噸/年。
“我們還與40多家企業進行了接洽,先后與山東魯華、中榮國際、力諾集團、臺灣東聯等9家中外石化企業簽訂投資協議,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這些項目的投產,將使武漢市環氧乙烷、碳五、碳九、芳烴4條乙烯下游產業鏈雛形初顯,武漢市石化產業將實現一個飛躍。”湯禮忠對未來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