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自仰光,把它們運到緬甸的地方需要兩天兩夜。”
中緬交界繁忙的云南省姐告邊境貿易區,阿木林一家正在大卡車上等待出境通知,他們努力用英語表達著自己此行的目的。大卡車上裝載著三根巨大的鐵管,它們將被運往緬甸境內的工程區,那里正日以繼夜地建著中緬油氣管道。
2月27日,緬甸副總統吳丁昂敏烏率領多名政府部長視察了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的起點—位于緬甸西部若開邦的馬德島工地。他表示這條管道是造福兩國人民的大項目,只有將海上油氣開采輸送、緬甸境內和中國境內管道三部分有效地銜接好,才有可能實現2013年5月30日通油通氣的目標。
這是緬甸新政府高官首次公開視察該項目,中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隨即進行了報道,認為緬方對項目非常理解與支持,兩國政府對未來都充滿了信心。
但是,緬甸國內存在的其他因素仍可能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
剛從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乘車來到云南省瑞麗市的華人張女士說:“緬甸山里一直都在打仗,沿途都有士兵在把守,到處可以見到難民,但不清楚會不會影響到油氣管道的建設。”
實際上,自2011年6月緬甸政府軍與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克欽獨立軍開戰以來,緬甸國內的穩定已經成為中緬油氣管道建設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緬甸民間非議
二戰期間中緬兩國已經有過輸油管道存在。
1945年,為解決中國戰區燃料缺乏的問題,中美雙方沿中緬印公路成功架設了從印度加爾各答經緬北進入中國畹町再至昆明的輸油管道,該管道全長3000余公里,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油管。1945年5月至11月,該油管向中國戰場供應了10萬余噸燃油,直至日本戰敗后的1946年1月方結束歷史使命。如今在中緬邊境不少地方,仍然能夠看到當時管道的歷史殘留物。
這段歷史也為新油氣管項目的達成與建設奠定了基礎。
經過長期準備,中緬油氣管道(緬甸段)第四標段線路工程開工典禮于2011年10月1日在緬甸撣邦舉行,標志著該工程全面開工。中國境內段已于9月10日啟動,同時中國石油(10.32,0.04,0.39%)天然氣集團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也在云南省安寧市開工。各種巨大的工程機械和油氣管道通過鐵路、公路源源不斷被運進云南和緬甸,并開辟了許多工程堆放場地,從昆明驅車向中緬邊境行駛,各種壯觀場面沿途可見。
負責油氣管建設的中國工程公司經驗豐富,中緬油氣管道的貫通只剩下時間問題。2012年2月13日,施工人員完成了途經曼德勒省波帕山佛教旅游區范圍內的施工,該旅游區是緬甸蒲甘地區古代佛教文化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緬甸國家級宗教文化遺產,也是環保級別最高的國家級宗教文化旅游風景區。2月15日凌晨,被稱為“中緬油氣管道第一穿”的緬北伊洛瓦底江定向鉆穿越工程全面告捷,該工程創造了管道直徑1016毫米、長度達1539米的國外定向鉆穿越施工新紀錄。
但是,這些屢屢出現在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官方網站上的好消息并沒有完全獲得外界的認可。3月1日,約100名緬甸籍民間人士在緬甸駐泰國大使館門前示威,要求緬甸總統吳登盛叫停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工程。
“這個項目沒有與當地人民利益分享,同時缺少透明、負責的財政,缺乏企業責任。”一個名為“丹瑞天然氣運動”(SGM)的組織者說,“我們針對的是所有的參與公司及利益相關方,活動同時在緬甸、印度、韓國以及中國等國駐泰國大使館門前舉行。”長期關注緬甸局勢的美國學者JasonTower表示,這些組織大部分都是1988年流亡到泰國的反對派,他們多年以來一直在反對緬甸軍政府以及所有緬甸政府的合作伙伴。
“他們多年以來都很難進入緬甸境內,對緬甸目前的真實情況有些陌生了,因此他們的意見也不能代表緬甸國內民間的真實看法。”他說,“但隨著緬甸通訊、網絡以及媒體的開放,他們的觀點和言論可以傳到緬甸,也許會對后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有關建設公司應盡快研究該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并與緬甸民間機構建立聯系,加深交流對話。”
目前,緬甸的商業環境仍然很不穩定,之前半年內已經叫停了三個重點項目,包括泰國投資的火電廠、中國投資的水電站以及印度投資的水電站,這樣的情況令其他很多項目也面臨巨大壓力。
由于許多征地、安置工作均由緬甸方面人員負責,因此往往形成不到位的矛盾。例如云南省瑞麗市弄島的邊民透露,管道將經過對面緬甸撣邦最北部城鎮南坎,那一帶9個村莊的86戶村民一直沒有拿到土地補償金,直到備受外界批評后才陸續進行了部分發放,但許多南坎人之前都認為“是中國人沒有給錢就動工”。
緬甸國內于2008年3月發布的一份土地權利國際報告表明,有18個城鎮會受到油氣管道工程的影響,其分別位于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最后是中國云南瑞麗對面的木姐市。
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中國的管道施工企業不斷援助洪水受災民眾、修繕當地孤兒學校及開展愛心助學活動,但仍然無法完全取得緬甸當地人的支持。不過,緬甸副總統吳丁昂敏烏在視察期間,高度評價了中石油等公司在施工建設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支持緬甸的公益事業。他還對中方在整體項目中雇用緬甸用工超過70%的做法給予稱贊和感謝,并希望在今后項目建設和管道運營中多與緬甸公司合作,為當地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學到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
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總經理張加林表示,2011年中石油和油氣管道公司共捐獻407萬美元,建造了45所學校、24家醫院或醫療站,使80萬人的醫療環境得到改善;同年3月,經油氣合資公司所有股東同意,公司每年出資100萬美元,在緬開展公益事業,以造福管道沿線人民。
戰爭影響油管安全
中緬油氣管道合作實現于2006年10月29日。
“早在2005年我們就獲悉了將修建油氣管道的消息,而且要經過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由于我們與政府方面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利益關系都很復雜,因此很擔心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一些不愉快的沖突。”克欽獨立軍的一名聯絡官說,“我們隨即向中國有關部門發送了一份報告,表明如果不提前解決好其中的政治、經濟利益問題,油氣管道的修建將會有麻煩產生。”
他表示,那份報告遞交后一直沒有得到正式回應,中國和緬甸兩國政府不斷簽署各種有關協議的消息則不斷被公布,直至動工。
這名聯絡官說:“數十年來我們一直都有著強烈的自治訴求,外界很多人都不清楚克欽獨立軍與緬甸中央政府的特殊關系,也不知道除了克欽邦的大部分地區外,獨立軍還實際控制著撣邦的"克欽專區",我們內部稱為克欽南部省,油氣管將至少穿越那里50公里的地區。”
撣邦克欽專區的形成早于緬甸聯邦的成立,其源于歷史上克欽族幫助撣族抗擊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后由撣邦土司會議決定永久讓克欽人居住并享有司法獨立權。
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在過去數十年里打打停停,上一次協議停戰是1994年。2011年6月9日,政府軍以保護中國在緬甸境內的太平江電站為由,突然對獨立軍防區發動了進攻;9月23日,又以保護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安全為名,進攻獨立軍駐防的撣邦克欽專區。
“油氣管道將通過的撣邦克欽專區是戰斗最激烈的地方之一。”聯絡官介紹,該地區存在著多支犬牙交錯的武裝力量,首先是克欽獨立軍四旅,還有獨立軍的盟軍撣邦北部軍和崩龍族解放軍,另外還有1991年1月與政府軍簽署了和平協議的獨立軍“老四旅”,以及其他一些表面上投靠政府的小規模地方民團。
他說:“撣邦北部軍一直和克欽獨立軍并肩在戰場上與政府軍作戰,其他的武裝基本不敢直接介入。擁有2000多人武裝的"老四旅"現在稱為克欽自衛軍,其領導人"木土諾"原本就是獨立軍的旅長,目前其堅持"克欽人不打克欽人"的中立態度,對兩邊都不攻擊。”
目前,政府軍方面的戰績并不理想,僅僅攻占了一些主要道路沿線和少部分戰略要塞,獨立軍仍然在附近山區內游擊對抗。而從撣邦克欽專區散布出來的消息似乎很緊迫:獨立軍有可能要破壞油氣管道作為報復。
“所謂破壞完全是政府軍方面的謠言,我們既不反對,也不會破壞中國的油氣管道,相反可以提供安全保衛。”目前人在倫敦,主要負責國際事務的“克欽民族組織”主席臘諾在電話中說,“但有一點也需要提前說清楚,假如政府軍隨著管道進入我們的防區,獨立軍肯定會拼死抵抗,勢必會把當地更多的武裝力量卷進來,萬一戰斗中損壞到管道就很難講了。”
克欽南部省主席召諾也表示,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出面幫助化解目前的危機,這樣對于中、緬和克欽三方都有利。
“撣邦克欽專區是克欽民族祖輩居住的地區,也是1961年克欽獨立軍的發源地,因此我們不可能放棄這個地方。”召諾說,“希望中國和緬甸中央政府都能夠理解這樣的民族感情,留給我們足夠的生存空間。與政府對峙這么多年,克欽人并不是要鬧獨立,而是希望得到高度的自治權,得到外界的認可與尊重。”
他表示,該項目經過撣邦克欽專區將帶動當地各族人民的經濟發展,對提高專區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克欽愿意保護中國管道項目的安全,根本不會考慮破壞。
目前,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邊打邊談,互不相讓。顯然,長期堅持不干涉緬甸內政的中國已經遭遇了新的考驗,面對緬甸國內的復雜局勢,以及與自身利益攸關的油氣管道項目,要妥善處理需要高明的外交技巧。
緬甸軍事政治問題專家耶博雍籍牙說:“從中緬之間長遠的利益考慮,中國政府可以同時從多方面入手,用民間的方式維護與民間的關系,用政府的方式維護同政府的關系,用商務的方式維護商務的關系,這樣使各種關系都能同時發展。”
油管安全如何保障
目前,緬甸政府軍至少希望達到兩大戰略目的:一是攻占油氣管道沿線包括撣邦南渡、蠻峒、南坎鎮區的克欽獨立軍控制區,直達中緬邊境政府控制的木姐市;二是在戰爭中不斷削弱獨立軍的有生力量。
“戰爭已經進行了八個多月,顯然雙方都無法控制局面,也無法完全打敗對方,很難簡單停息下來了。”仰光的緬甸政治學者MAYKO說,“既然中國方面堅持不干預別國內政的外交政策,那么我猜測交戰雙方都在等待著另外的力量介入,這個力量很可能是對緬甸事務越來越熱心的美國,這對于緬甸的局勢顯然不是最好的情況。”
長期關注緬甸局勢的美國學者JasonTower表示,克欽人對類似的項目普遍有意見,因為會給緬甸政府帶來很多收益,后者可以用來支持緬軍進行戰爭的經費,“克欽的說法是沒有拿到項目的收益,反而自己的地盤要受項目的影響,事實上所有在緬甸投資的公司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MAYKO說:“近期緬甸國內外已經出現了許多潛在危機,西方尤其是美國將為加強自己在緬甸的影響同中國展開激烈爭奪,而緬甸官方和民間都不完全反感這樣的情況出現,比如在曼德勒一度出現要求取消中文招牌,但可以保留英文與緬文共用的爭議。”
現在中國國內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中緬油氣管道是繼中哈石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可以進一步緩解中國對馬六甲海峽原油運輸的依賴,降低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但反對者認為,僅僅避開了馬六甲沒有用,因為印度洋還是被美國所影響,世界主要航道都由美國牢牢控制。
“馬六甲的困境主要是怕不友好的軍事力量斷掉中國的重要能源通道,但這樣的因素好像在緬甸同樣存在,管道還沒有建成就已經面臨許多風險,管道開始給中國提供能源以后同樣存在渠道被斷掉的可能性。”JasonTower說,“假如管道周邊一直在打戰,緬甸政府和社會不充分支持和認可這個項目,那就無法提供能源安全,反而可能會比馬六甲還有風險。”
他表示,緬甸的格局目前變化很迅速,有很多不穩定因素,海洋運輸能源至少是有國際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緬甸已從1998年開始成為天然氣的輸出國家,并從2000年起成為亞太地區通過天然氣輸送管道向國外出售天然氣最多的一個國家。目前,國際組織認定緬甸擁有耶德納天然氣田、耶德貢天然氣田、泰國國家石油天然氣總局開發的M-9、M-11區塊及若開近海地區A-1、A-3作業區塊四個特大油氣田,而前三者均已實現向泰國賣氣。
那么,緬泰之間的輸氣管道又是一種什么樣的輿論待遇?JasonTower表示,這個管道幾年前也曾被許多人,特別是泰國民間組織批評過:項目收益不透明,對社會有嚴重影響。
“于是公司開始跟一家民間機構合作,共同研究了管道對緬甸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并制定出一系列改善、監督措施,后來反對這個項目的許多機構反而不斷給這個項目做宣傳。”他說,“緬甸是個沖突地區,任何投資或開發都得非常警惕,一般流通的企業社會責任做法在這種國家遠遠不夠,企業必須得不斷從很多不同角度去考慮項目對沖突產生的影響。”
作為一個工程建設企業,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似乎無法背負太多的政治壓力。2011年11月,管道局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下屬的PTTEPI公司簽署了緬甸至泰國扎烏提卡天然氣管道EPCIC總承包合同,該項目業主為泰國PTTEPI公司和緬甸油氣公司(MOGE),工程項目監理為英國的PENSPEN公司,建成后將輸送緬甸的海上天然氣至泰國,設計年輸氣量約62億立方米。
顯然,這樣的越來越多的國際工程合作情況將粉碎那些“中國企業占有緬甸土地和資源”的謠言
中緬油氣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總投資25.4億美元,起于緬甸皎漂市,從云南瑞麗進入中國,預計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國輸送2200萬噸原油、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原油管道起點為緬甸西部若開邦馬德島,天然氣管道的起點是緬甸西海岸的蘭里島,油氣兩管道基本并行,經過緬甸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最后從中國云南瑞麗入境。其后,輸油管道經貴州到達重慶,輸氣管道經貴州到達廣西。
原油管道在緬境內全長771公里,中國境內段長1631公里;天然氣管道在緬境內全長793公里,中國境內段長1727公里。與此同時,在云南省安寧市建設的煉化基地項目,為原油管道配套的下游項目。三大項目計劃在2013年全部建成。
中緬交界的云南姐告邊境貿易區,許多滿載油氣管道的緬甸大卡車正在等待出境的通知。